蘇教版國標本第12冊第10課《螳螂捕蟬》教學實錄及點評
(十月的南京,稍有些涼意,學生們校服外都統一套了一件灰色馬夾。)
課前談話:
今天很有意思,一個穿藍馬夾的老師和一群穿灰馬夾的孩子一起上課;你們身上都戴著一個牌牌,我身上也有個牌牌,看來我們還真是有些緣分。(笑聲)
【師生初次見面,老師抓住學生與自己穿著的相似之處——“馬夾”、掛在身上的“牌子”,機智尋找話語點,瞬間拉近師生距離。】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個寓言故事,來,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大家舉起右手的食指書空。(師板書,生書空:螳螂捕蟬。)
師:我們一起讀一下課題。
(生齊讀。)
師:再讀一遍。
(生聲音洪亮地再讀。)
師(模仿講故事的語氣):今天,我給大家講個故事,故事的題目叫——
生1(較急促):螳螂捕蟬。
生2:(較有韻味地接讀)——螳螂捕蟬。
師:這樣讀,就有點兒講故事的味道了。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現在就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地響亮地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ok?
【師生接讀課題,進入文本,形式簡潔明了;教師示范引領,學生心領神會,合作默契,將故事輕松帶入課堂,課堂氛圍安全,令人心情愉悅。】
(生自由讀課文。)
師:孩子們在課堂上搖頭晃腦認真讀書是課堂上最美的樣子。不知道字音讀準了沒有,屏幕上有四個詞語,自己練練。
(生自由讀大屏幕上詞語——乘虛而入 不堪設想 螳螂捕蟬 恍然大悟 )
(指名一生讀。)
師:一字一頓,很有節奏感。有一個字我覺得不太準確,誰聽出來了?
生:乘虛而入中的“乘”應該讀第二聲。
師:正確,請你教大家讀一遍。
(生帶讀,大家跟讀。)
師: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這四個詞語。
(生齊讀。)
師:好極了!這些詞語放在句子中能否也能讀出好感覺呢?看著大屏幕自由練練。(大屏幕出示含有四個成語的句子。)
(學生練習朗讀詞語。)
(指名一女生讀第一句——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師:讀得真好聽,下一次“小喇叭”選播音員,我推薦你去。再看下一句。誰來試試?
(屏幕出示第二句——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一生讀。)
師:吳王英明!誰再來讀讀。
(一生再讀。)
師(模仿學生):“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你真有點兒吳王的風度。
師:課文到底講了個怎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快速默讀課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發展、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用簡要的話說說。
生一:吳王見自己的兵力很強大,想攻打楚國,大臣們都很反對,可吳王很固執,下了死命令,誰勸阻就要殺掉誰。有一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想出了一個辦法。
師:什么辦法呢?
生:就是給吳王講了一個“螳螂捕蟬”的故事。
師:結果呢?
生:結果吳王覺得不應該攻打楚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讀完故事,用簡要的句子概括故事主要內容,長話短說,是思維訓練,也是口語訓練。】
師:三句話,簡簡單單,起因、經過、結果清晰明了。有誰能用上剛才的四個詞語講述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