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溝橋烽火說課稿
下面就第二課時重點談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重溫歷史接題導入
1觀看日軍暴行出示圖片
2設置懸念:同學們,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仿佛把我們帶到了當年那段恥辱的歷史,讓我們再次走進盧溝橋烽火,看看整件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它又有怎樣的歷史意義呢?【這種直觀的導入法有兩個優點:一是使用多媒體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媒體資源的優勢。二是設置懸念吸引學生激起他們急于探求的好奇心。】
二、自讀自悟賞析畫面
(一)、明確盧溝橋的戰略地位,體會日本帝國主義的險惡用心
日本帝國主義為什么要發動盧溝橋事變呢?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學習,我設想引導學生通過對“蠶食”“妄圖”等詞的理解,體會日寇急于吞并我國的狼子野心。并配以地圖以及了解“咽喉”在人體中的重要位置。【目的是體會日寇的狼子野心,體會盧溝橋地理位置的極其重要,是兵家必爭之地。】
(二)、了解“盧溝橋事變”的史實,激發學生的愛憎感情。
課文(第2-5自然段)具體敘述了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其中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中國軍民頑強抗擊的場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此,我作如下預設:
1、讓學生讀一讀第2-5自然段,邊讀邊想事件的來龍去脈。
2、圈畫出描寫敵我雙方表現的詞句,想一想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3、組織交流。在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適當點撥,理解“這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行為”這一句時,我先引導學生理解“挑釁”,讀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挑釁行為?”再引導學生從“全副武裝”“偷偷地”“氣勢洶洶”這些詞語中體會到此次事變完全是日寇早有預謀、精心策劃的。然后,把日寇的狡詐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4、接著學習我國守軍頑強抗擊侵略者這一部分,我首先讓學生讀一讀相關語句(第4、5自然段中);接著,圈一圈關鍵詞語理解“同仇敵愾”“奮起還擊”“舉起大刀”“冒著炮火”“沖出”“砍去”等;然后,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讀,再次體會我國軍民的同仇敵愾、英勇頑強。(板書:英勇頑強)我將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蠻橫無理而遭到慘敗的可恥下場。(板書:蠻橫狼狽)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我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學生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勾畫圈點中領悟閱讀的方法,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感悟。】
接著播放錄像,感受盧溝橋戰爭的激烈,十九路軍的英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運用語言加以渲染:你這時有什么感受,日軍人仰馬翻,哭爹喊娘,抱頭鼠竄、痛快嗎?讀出來,激發強烈的愛憎感情。
5、編寫提綱,練習復述。引導學生按照時間和事情的發展順序,兩條主線,抓住描述敵我雙方神態舉動的關鍵詞語復述“盧溝橋事變”的經過。先同桌對說、小組互說,再全班交流評議。【一次次的讀,一次次的理解,一次次的把自己理解送進文本中讀,這樣讀的是有深度的,正樣理解是透徹的,這樣的感悟是深刻的。同時,為學生復述課文作好情感上的鋪墊。閱讀教學,歸根到底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復述,讓學生吸收語言,吸得進,用得出。此環節教學使用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發揮了媒體資源的優勢。突破了重點、難點。愛國教育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