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語文教學計劃匯總
3、《14學會合作》是一篇演講稿,屬于說明事理的文章。教學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文的相關特點,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學會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思維與學習。同時,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他們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與活動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全面發展。4、對于課文中的重要詞語引導學生掌握聯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字詞意思的方法,并在預習中加以運用。第 5 單元教學計劃(周蕊) 起訖時間 使用課時14個課時累計使用課時 教 材 解 析 15課《天游峰的掃路人》描寫了作者游覽天游峰時偶遇掃路人以及與掃路人的短暫交往,表現了掃路人志愿掃路、自強不息的可貴品格,抒發了作者對掃路人的敬佩之情。16課《最大的麥穗》敘述了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到大片麥田里去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故事,揭示了人們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深刻哲理。17課《山谷中謎底》這篇散文展現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西坡長滿許多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的奇怪現象,成為一個人難解的謎底的經過,透過這一奇異的自然景象揭示了以曲求伸的人生哲理。《習作五》以“成長的煩惱”為主題,進行聽、說、寫的綜合訓練。《練習五》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語文生活 2、誦讀與感悟 3、寫好鋼筆字 4、口語交際 5、學寫毛筆字。 教 學 目 標 ● “雙基”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聽寫有關課文和段落。學會本單元11個生字及生詞。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情感目標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能通過朗讀,進行字詞句的訓練,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感情。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能夠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 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課堂教學實施策略《天游峰的掃路人》的教學中通過人物的語言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深刻哲理,通過朗讀,引讀自主解題,感知內容,體會感情,從讀學寫。 《最大的麥穗》簡介人物背景,感知內容,抓關鍵詞,體會情感。能夠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 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山谷中謎底》初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具體讀議,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人生哲理。
六(下)語文第六單元教學計劃陸 穎起訖時間07.3.5—7.10使用課時2+3+2+2+3累計使用課時12課時 教 材 解 析 18、《廣玉蘭》這篇散文描寫了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19、《夾竹桃》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寫了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的花季里,夾竹桃花期之長、韌性可貴、花影迷離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夾竹桃的喜愛之情。20、《古詩兩首》課文由兩首七言絕句組成。兩首古詩均是詠物詩。《石灰吟》是明代詩人于謙的作品。吟,古典詩歌的一種形式。詩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石頭不畏“千錘萬擊”和“烈火焚燒”,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寫,贊頌了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抒發了詩人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墨梅》是元代詩人、書畫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畫梅,也喜詠梅,這是他的一首題畫詩。詩人借墨梅為喻,在素潔的梅花身上寄予了他鄙視流俗、貞節自守的高尚情操。《習作6》本次習作是引導學生運用書本上的知識來嘗試解決實際中的問題,把書本知識、實際問題、習作表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新穎有趣,容易激發學生習作的欲望。《練習6》包括:1、語文與生活;2、誦讀與欣賞;3、寫好鋼筆字;4、口語交際;5、學寫毛筆字。 教 學 目 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學會本單元16個生字及生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以及詩句中的詞語,并說說詩句的意思。會用“無……不……”、“無不”造句。3、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廣玉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理解作者為什么喜愛夾竹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受到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熏陶。4、 《習作6》能夠運用數學課上學到的統計方法去研究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在同學中作一些調查,將統計過程、結果以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課 堂 教 學 實 施 策 略18、《廣玉蘭》教學時,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反復有感情地朗讀中,想象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再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引導學生在優美的畫面與音樂中,感受廣玉蘭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 19、《夾竹桃》引導學生研究夾竹桃的名字,并讓見過夾竹桃的學生或課前查了資料的學生簡單介紹從而引發學生的初讀興趣。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重點段,深入文本進行精讀對話。20、《古詩兩首》啟發學生用逐字解釋、補充意思的方法讀懂詩題,初步知道詩中描寫的內容。在通讀古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查字典并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古詩的意思。再借助課文中的彩圖指導學生邊觀察邊展開想象,教師輔之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幫助學生把詩句變成具體的形象,入境悟情。《習作6》依照“確定方案,展開調查——交流、討論調查結果——明確要求,討論寫法——評改習作”的步驟展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