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下語文教案——15、天游峰的掃路人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訓練,理解一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4、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品味中體會游峰掃路人那種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品讀能體會到掃路人樸實的外表、平淡的話語、爽朗的笑聲中所蘊含的攀登不止、自強不息的精神。2、課文中寫景對人物品質的襯托作用。
教學用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活,揭題設疑
(1)同學們,看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2)帶著的疑問,我們來讀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提出讀書要求。①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②在讀通順的基礎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③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詞語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三、檢查自讀效果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2)糾正讀音。(3)答疑解難。①對于不懂的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當時情境理解。②對于涉及句意、中心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實實在在地讀書,對課文語言進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講讀課文時解決。(4)理清課文脈胳。①引導學生根據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見、所聞、所感分段。②學生討論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寫武夷山天游峰的險峻,以及“我”登上山峰時的喜悅。
第二段(3)寫我下山時,遇到一位掃路老人。
第三段(4—12)在交談中,我感受到老人對生活充滿自信。
四、分段讀課文
五、教學生字,指導書寫。重點指導好:褪
六、作業
(1)讀好課文。(2)抄寫好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從具體語言材料的朗讀中體會天游峰掃路人樂觀的、自強不息的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溫故
1、詞語:
層層疊疊 頂天立地 氣喘吁吁 大汗淋漓 望而卻步 半途而返
輕輕松松 自在悠閑 面色黝黑 炯炯有神 充滿自信 豁達開朗
2、讀了這些詞語,你有些什么感受?請你聯系課文內容來談談。過度:大家對詞語的感悟還不錯,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讀課文,加深我們的理解。課文題目是——重點是寫“人”,但離不開“峰”。
二、引導體會山峰的“險”
1、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險峰,那么它險在哪里呢?請打開書本,看看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的。
2、指名回答后出示第二節,自由讀,具體從哪個詞語看出來峰的險?
3、讀好第二句,這一句沒有一個險字,卻讓我們感受到了天游峰的險,作者可真高明,用了什么方法?(形象的比喻),讓我們可看出石梯的險,峰的險。
4這么險峻的天游峰,那天,引讀——“我”終于順著這根銀絲上了峰頂,心里好不得意。你讀出了什么?(心里的喜悅,艱辛的歷程)喜悅的原因呢?由此引出:上山九百多級,下山九百多級,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級。那層層疊疊的石階,常常使游客們氣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