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竹桃教學設計
(課文的第二、四、五自然段是直接描述夾竹桃的。)
b.請同學們齊讀這幾個段落。
2、講讀夾竹桃的韌性。
(1)“夾竹桃的韌性”是“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夾竹桃的韌性?(3、4自然段)
(2)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最能表現夾竹桃韌性的句子
(3)課件出示: “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茂盛的時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衰敗的時候,無日不迎風吐艷。”
“從春天一直到秋天,從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無不奉陪。”
這兩句話主要講了什么?
課件出示:主要講了無論是季節的變更,還是氣候的變化,只有夾竹桃始終如一,沒有哪一天不是迎風開放;它的花期之長,沒有哪一種季節性的花可以與之相比。
(5)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話,明確反襯作用。
(6)在和煦的春天,在盛夏和深秋,作者分別寫了哪些花來襯托夾竹桃的韌性的?指名讀“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景象,讀出“應有盡有”的語氣。
(7)小結。
第3、4自然段通過一年三季、花開花落的襯托和夾竹桃花期之長,始終如意寫出了夾竹桃的 “韌性”。
3、講讀夾竹桃引起的幻想。、
(1)夾竹桃“引起我的許多幻想”,也是“我”愛上夾竹桃的原因之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想像和幻想?
(2)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課件出示):
a.這是什么景象?
b.為什么覺得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3)輕聲讀第2自然段,體會這奇妙有趣的景象。
(4)作者對夾竹桃的想像還不止與此。月光下的夾竹桃就像一劑催化劑,引發了作者的許多幻想。出示月夜風景圖(課件出示)老師配音樂,朗讀第5自然段。學生配樂讀課文第5自然段,自主學習:
a.月光下的夾竹桃為什么會引起作者的幻想?
b.月光下的夾竹桃引起了作者的哪些幻想?
小組交流,匯報
(5)月光下的夾竹桃有什么特點?
月光下的夾竹桃香氣襲人,葉影參差,花影靡麗,讓我領略了無限的妙處。
(6)嘗試背上述自然段。
(7)“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又產生了哪些幻想呢?”于是,我出示一張有著樹木影子的圖片,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
4、學習第一、六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六自然段,聯系全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
(2)課文的最后一節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組織學生討論后小結: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總起,可以引起懸念,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總結,照應第1自然段,點明了“我”愛上了夾竹桃的原因。
(三)、總結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作者為什么愛上了夾竹桃。
2、朗讀第1、6自然段,弄清課文“總——分——總”的結構。
3、出文中描寫幾幅圖景的文字,仔細品位,體驗襯托和想像的好處。
(四)課堂延伸,拓展閱讀
1、在總結課文的基礎上,補充了解下列內容:(課件出示)
季羨林先生一生學貫中西,他的文章如《夾竹桃》,質樸而不失典雅,被人稱為“學界泰斗”。季羨林先生的一生,是孜孜不倦的一生, 1935年10月,季羨林到德國哥廷根大學留學期間說:“我夢想,……我能讀一點書,讀點古代有過光榮而這光榮將永遠不會消滅的文字。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捉住這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