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教學實錄及教學設計
五、精讀感悟
師:放聲朗讀課文,在字里行間感受廣玉蘭的幽香、純潔和旺盛的生命力。
生讀完,師詢問:廣玉蘭哪個方面的特點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交流。
預設一:學生對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感興趣,則先教學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下節課繼續學習后三個自然段。
預設二:學生對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印象較深,則先教學課文的第三、四、五自然段,下節課再學習前兩個自然段。
[設計方案靈活,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順學而導、以學定教的教學思路。]
生:我最喜歡的是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
[原以為作者詳寫了廣玉蘭旺盛的生命力,學生會對這部分內容印象更深。沒想到學生選擇了前面的部分,幸虧做了兩種預設,于是教學就順著預設一的思路展開。]
師:課文什么地方寫到了它的幽香?
生:第一自然段: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氣中蕩漾。
師;根據這個句子能不能猜測一下,什么樣的香是幽香?
生:是一種淡淡的香味
師:你怎么猜到的?
生:因為文中說“一股淡淡的幽香”,可見幽香的香味很淡。(相機板書:淡淡)
師:對。有時候聯系上下文就可以了解詞語的意思,并不一定都要通過查字典才行。
[“有時候聯系上下文就可以大致了解詞語的意思,并不一定都要通過查字典才行。”這也是我要教給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之一,我認為這是比查字典更實用的解詞方法。]
師:作者喜歡這淡淡的幽香嗎?從哪里看出來?
生: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觀賞一下。
師:這里的觀賞什么意思?
生:就是去欣賞。
生:就是去看的意思。
師:把它改成“看”,好不好?
比較句子:
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觀賞一下。
以后我在散步的時候,都要去看一下。
生:“看”只是隨便地看一下,而“觀賞”是以欣賞的眼光細細地品味。所以用“觀賞”更能表現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
師:可見作者用詞精當、準確,看似閑筆,實則用心,遣詞用句都為表現中心服務。一起來讀一讀這個片斷,感受作者“因香識花”的美妙。
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通過換詞比較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精妙,落實了《課標》提出“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其表達效果”的要求。]
師:正因為作者每次散步都去觀賞廣玉蘭,所以對廣玉蘭就有了更深的了解。默讀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寫廣玉蘭的純潔的?
生默讀,交流。
生:先寫“五、六月份是廣玉蘭花盛開的季節。在綠油油的葉絲中,花朵是那樣的潔凈、高雅。”再寫廣玉蘭的色彩和質感,最后寫“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
師:通過哪幾個方面來表現廣玉蘭的純潔?
生:色彩,質感。(相機板書:色彩 質感)
師:那是怎樣的色彩?(出示廣玉蘭圖)
生:白中帶青
師:你比作家高明,簡簡單單四個字就把廣玉蘭的色彩說出來了,而作者卻不能。他說——
生: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
師:為什么我們班同學都可以用“白中帶青”四個字形容廣玉蘭的色彩,而作者卻不能呢?
生:他是故意這樣寫的。
生:這是一種側面襯托的手法,用作者語言的貧乏來襯托廣玉蘭色彩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