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 教學設計
交流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1、齊讀 2、體會分號的用法,麥穗為什么要加上引號呢?體會雙引號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麥穗”、“飽滿的麥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義 4、再讀幾遍,看看這里哪句話在你心中占據(jù)的分量越來越大? 突出顯示: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這樣的道理蘇格拉底直接跟弟子們說了嗎? 5、老師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今天對我來說摘取最大的麥穗就是認真上好這堂課,只有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握住身邊的每一次機會,腳踏實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離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6、指名聯(lián)系實際理解。(教師點評) 7、創(chuàng)設情境,多反復誦讀: 三、走出文本,回味無窮 1、同學們,走出那金燦燦的麥地,回首今天的快樂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獲,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概括,你會怎么說?學著蘇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圖的例句說一說。 2、積累詩句: 明日歌(節(jié)選) 3、寫一段“與機會失之交臂”令自己遺憾深深的往事,細致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 (齊讀課題) 小組合作,談理解 各小組暢所欲言 以小組交流 自由朗讀 交流,找句子 (埋頭前行的;摘了又隨手扔掉的;光看光搖頭的;兩手空空的) (顆粒飽滿的;比較瘦小的;準備嘲笑的;搖晃腦袋的) 學生自由完成 潛移默化間給弟子影響,這種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詩形容。蘇格拉底讓弟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個高明的老師! 談理解 “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給學生自主訓練的平臺,為學生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搭建有力的平臺——用名言闡述自己的理解,學以致用,為學生深刻領悟文本創(chuàng)造了最大的可能。】 【通過對這段文字的品讀,學生已經(jīng)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師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學生聯(lián)系實際交流心得的難度,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通過交流有關把握機會的事例或名言,讓文本與學生之間產生心靈撞擊,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產生情感共鳴】 【“聽說讀寫”的訓練,極富開放性、生成性,空間大,易表達。既聯(lián)系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強化了對課文主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