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的謎底
學生回答后,教者板書:謎西坡長滿……東坡只有雪松
1、過渡:這個謎后來怎么揭開的?謎底是什么?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今天我們就要進行研究。
2、指名朗讀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謎是怎么揭開的?
(1)討論:東坡為什么只須雪松,而沒有其他樹?西坡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還有其他樹?
(外部原因東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決定的)
(2)著重朗讀和理解“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于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是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就這樣,反復地積,反復地彎,反復地落,反復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
體會對比寫法。
(3)了解詳寫略寫:詳寫東坡和東坡雪松的情況,略寫西坡和其他樹的情況。
3、理解“少頃”的意思。(少頃:一會兒,不多時)他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對于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象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
4、齊讀最后一段。
5、學習用警句結尾,點明文章中心。
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這句話的理解。
1、讀一讀,再抄寫。
女貞惟一摧毀完好無損
景觀帳篷毀滅得到啟示
2、“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聯系生活實際,寫出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板書設計:山谷中的謎底
(啟示)
彎曲和倒下更好的發展和生存
小組討論
合作學習
課后感受
本課文主在是通過學生的朗讀來理解課文的內容,這樣學生覺得比較有勁,同時,在學習雪松是如何生存下來的時候,讓學生運用動作來加強記憶,這樣學生記得牢。
[1] [2] [3] [4] [5] 下一頁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十課《山谷中的謎底》,飽蘸著哲理的深思。作者記敘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4個生字,理解新詞“抗爭、反彈、完好無損(加拿大、魁北克)”等(綠線內的只識不寫)。
3. 讀懂課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于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后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
第1教時
㈠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個別讀:山谷中的謎底。
(讀出不同的感受,滲透情感和朗讀的訓練。)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估計學生的問題:這是哪個山谷?迷是什么?謎底是什么?怎樣揭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