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姥姥的剪紙》
《姥姥的剪紙》為我們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紙技藝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紙會說話,會傳情,永遠牽動著作者的心,讓祖孫有了太多的回憶與快樂。整篇課文語言優(yōu)美,情感飽滿。
“剪紙”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情感的載體。如何讓學生在語文課上去感受姥姥對“我”的深情以及姥姥與“我”相處時濃濃的親情呢?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剪紙”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我把全文分為兩部分,第一、二段為第一部分,先是讓學生找描寫剪紙的語句,感受姥姥剪紙的形象生動、精巧細致,在感官上有一個形象的了解。接著,以“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為中心句,思辯姥姥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練的,結果怎樣,進一步感受姥姥的心靈手巧。學生通過朗讀以及重點詞句的理解,對姥姥高超的剪紙非常佩服,我能從他們有感情的朗讀體會到這一點。
片斷一:
師:“刁難”是什么意思?
生:故意為難別人。
師:文中的刁難是指——
生:一天,我用雙手死死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黑剪窗花。這就是一次“刁難”。
師:挑剔
生:在細節(jié)中過分的找毛病。
師:耍賴
生:使用無賴的手段、抵賴。
師:調(diào)皮蛋
生:頑皮
師:為什么文中用這些詞語?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反襯了姥姥剪紙的技藝嫻熟……
反思:對于以上四個詞語的理解,光理解詞語是浮于淺表的,我深入地引導學生“體會其表達的效果”。課文是“姥姥的剪紙“,作者著力描寫的主要對象自然是姥姥。可作者為什么要花上較多的筆墨,用上“刁難”、“挑剔”、“耍賴”、“調(diào)皮蛋”等詞語,來表現(xiàn)“我”的頑皮、淘氣甚至于近乎無賴呢?我切入時機,引導學生理解這里運用的是反襯手法,目的還是表現(xiàn)出姥姥的剪紙技藝,“我”的“刁難”、“挑剔”、“耍賴”,有力的證明我是個“調(diào)皮蛋”,而我越是調(diào)皮搗蛋,越是能夠顯示出姥姥的心靈手巧。其高超的剪紙技藝,非同尋常,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令人由衷贊嘆。另外,“我”的“調(diào)皮蛋”形象地表現(xiàn)了“姥姥”的溫順、敦厚和慈祥。這樣的教學設計,既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滲透了學法指導。
片斷二:
在學完了7——12自然段,姥姥給我剪的牛馱小兔,牛與小兔啃食青草的那幾個畫面后,我再回到課文的第六自然段,體會姥姥剪紙的熟能生巧。
師:“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結合你生活中的體驗,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師:“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
生:熟練了就能產(chǎn)生巧辦法,從中找到竅門。
生:姥姥如此熟練,因為老是不斷地剪。
生;姥姥“數(shù)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就是對“總剪”的具體說明。
師;“準頭”的意思?
生;心中有數(shù)
師:出示練習說話:
熟能生巧,總,。
生:熟能生巧,總背,就能默出來了。
生;熟能生巧,總學習,就能考上大學了。
……
反思: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jīng)驗之談,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為什么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為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為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shù),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么,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而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說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復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