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教學設計
(五)總結提升,點明題目。
1、結合小組學習成果,歸納總結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最美麗的姿勢,這姿勢是他們在用愛和責任詮釋著生命的意義。
2.最后,用人們贊頌譚千秋的話“英雄不死,精神千秋”來贊頌所有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們。記住英雄不死的是精神,他們是用生命去捍衛愛與責任。這也是我們所要從這些英雄身上汲取與捍衛的東西。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深入,是對主題的適度挖掘。這對于高段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何況它們皆出于學生的筆頭。提升需要教師的點撥與引導,哪怕只是簡單的幾句總結語!
板書設計:
最后的姿勢 側面烘托
張開雙臂 護住學生
愛與責任
【設計意圖:最后的姿勢有兩層含義,一個是譚老師生命最后的姿勢,另一個是透過這姿勢我們所品味到的“愛與責任”的人生意義。這兩點,在板書里都能清晰地表達出來,學生能一目了然。】
點評:
整堂課的設計沒有瑣碎的問題,主要圍繞三個值得探究的大問題展開的:譚千秋是個怎樣的人?環境描寫對于人物精神的體現有什么作用?側面烘托的作用是什么?所有細節的指導與品味都蘊于小組討論與教師點撥中。這樣的設計從整體入手,教師是站在宏觀的角度把握教材的。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教師堅信學生本身就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僅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在引領中啟發學生自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