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教學實錄
愛 責任
恪盡職守
大公無私
【教學反思】
《最后的姿勢》是蘇教版新選入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去年發生在四川汶川8.0級特大地震時,譚千秋老師臨危不懼,組織他的學生迅速撤離,并用自己的身軀護住了難以脫身的四名學生,而他卻因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課堂上,我抓住譚千秋老師是如何用寶貴生命詮釋愛與責任的師德靈魂的組織教學,抓住四處環境描寫的句子,組織學生通過讀和演來反復體會,真正理解譚老師是怎樣詮釋愛和責任的,感受譚老師舍己救人的精神。學生也真正明白了詮釋的意思,不是簡簡單單能用解釋來說明的。
在教學時,我還抓住了“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讓學生理解體會,這句話不僅記錄了他救護學生的那一瞬間的姿勢,同時透過這一姿勢,讓人們看到了生死攸關的時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師的形象以及人生的價值。那就是為國家,為他人。譚老師最后的姿勢是他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姿勢,是詮釋愛與責任師德靈魂的姿勢。這時,再讓學生說說課文為什么以“最后的姿勢”為題時,學生都能滔滔不絕說上半天。
總的來說,我的課堂是抓住一字(撐)、一詞(詮釋)、一句(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勢!)組織教學,這樣一來,沒有重點強調“愛與責任”,這是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沒有特意強調這就是側面描寫,對習作的指導不夠,對教材的編排意圖理解不深。這是以后的教學中引以為戒的內容,要特別注意。
以上是我在教學《最后的姿勢》這課后的反思與對這課的初淺的認識,如有不妥之處,請各位批評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