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鄉孩子的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板書: 給家鄉孩子的信喜愛孩子愛 愛國愛民謙遜惜時責任 樂于奉獻 教學反思:《給家鄉孩子的信》這篇課文,語言樸實,沒有講教、沒有大道理,有的只是樸樸實實的情感。這封信也可以說是巴金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對自己一生寫作經驗的提煉。在備課時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巴金“信息”:《巴金百歲年譜》、《巴金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良心》、《巴金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箴言》《巴金語錄》等,從這些信息中我了解了巴金老人從出生到百歲一個世紀來所經歷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與文學品位。巴金震撼著我,感動著我。為了使課堂達到高效,加之語文課標對高年段學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課前我就讓學生廣泛搜集巴金的資料,去感受巴金奉獻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愛的一生,為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作了知識和情感的鋪墊。在這篇課文中,最難理解的也是最重要的是“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讓學生通過資料來討論巴金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嗎?接著圍繞巴金在重病期間,為什么要堅持寫這封信?進一步感受到巴金的奉獻精神;其次理解巴金老人自己是如何解釋“生命開花結果的”?人們是如何評價巴金爺爺的?通過“作家卡片”、“2003年度頒獎詞”深刻體會“生命開花結果”的內涵,再輔以巴金的原文去震撼學生的心靈;最后通過仿寫練習讓學生樹立“生命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讓自己的生命開花結果”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