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姥姥的剪紙》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體驗,理解“熟能生巧”的含義。
3.圍繞作者的心夢之境,重點品讀姥姥的剪紙“喜鵲登枝”和 “老牛小兔”,感受姥姥剪紙技藝高超、姥姥舐犢情深和我對姥姥的思念、感恩之情。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剪紙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姥姥的剪紙》,并學習了1—3自然段。這是一位什么樣的姥姥?
二、深入研讀,走進心夢之境
(一)質疑心夢之境
看來,姥姥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我魂牽夢繞的是姥姥那各式各樣的剪紙窗花,它給“我”美好的回憶,它伴隨著“我”成長,文章末尾寫道:(出示)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找出關聯詞,感受其語氣。
質疑:你能讀出問題來嗎?板書(有聲有色、心境、夢境、?)
今天,伴著這清清爽爽的剪紙聲,讓我們再次走進作者的童年,走進姥姥剪的“喜鵲登枝”和 “老牛小兔”,走進作者的心夢之境。
(二) “喜鵲登枝”——姥姥熟能生巧
1.姥姥剪紙“神”
(出示第四段)
生自讀,思考:你讀出了什么?
交流:
①技藝高超。
你從哪兒看出姥姥剪紙技藝高超?(捂住眼睛剪、工夫不大、形象生動、無可挑剔)
體會“嗬!”字包含的情感(驚訝、敬佩、自豪、喜悅),指導朗讀。
②我調皮。
為什么作者花這么多筆墨寫我調皮呢?(側面描寫,烘托姥姥剪紙技藝高超)
2.姥姥剪紙為什么“神”
姥姥的剪紙為什么這么神呢?
交流:
①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剪得多,練得熟)
②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剪得刻苦,剪紙時間之長)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 “熟能生巧”的事例呢?
出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齊讀
(三) “老牛小兔”—— 姥姥舐犢情深
1.自讀感悟
默讀課文7—12段,找找在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為我剪了哪些老牛、小兔,邊讀邊想象,這一幅幅剪紙,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
姥姥為我剪了哪些老牛、小兔剪紙?
展開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小兔和老牛?
你就是這只小兔子,這樣地生活,心里有什么感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開心、幸福)
指導朗讀。
雖然形態不同,但每一幅包含的情感都是一樣的。(姥姥對我的關心、呵護、疼愛……
3.分角色朗讀
4.品味“拴”字
姥姥為什么要剪那么多的老牛和小兔呢?
一個“拴”字值得好好品味,這薄薄的剪紙,又如何拴得住調皮的“我”呢?(各式各樣的老牛小兔、姥姥對我的愛、快樂的午后時光)
(四)“老牛期待”——祖孫情深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