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姥姥的剪紙》。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姥姥的剪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2.難怪,大平原托著的小屯里——(引讀第一自然段)
3.是呀,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高超。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姥姥手很巧,剪紙技藝高超呢?打開書,請大家默讀1-6自然段,品品劃劃,還可以做些批注,寫下自己的感受。
4.學生默讀圈劃做批注,教師巡視
5.交流,相機出示:
▲你姥姥神了,剪貓像貓,剪虎像虎,剪只母雞能下蛋,剪只公雞能打鳴。
*想見識一下姥姥的精美剪紙嗎?現在,老師就滿足大家的愿望。(出示)
*看了這些剪紙作品,你情不自禁想說——(出示,語言訓練)
*不僅是你們,鄉親們都嘖嘖贊嘆,你姥姥——(神)了!誰來讀?
指導讀。
*盡管這是夸張的說法,卻反映了姥姥的剪紙技藝——深入人心。咱們一起讀好這句話。
▲我是一個出名的調皮蛋,經常變著花樣刁難姥姥。一天,我用雙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雙眼,讓她摸著剪窗花。豈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鵲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與喜鵲形象生動,大小疏密無可挑剔。我服了,可還耍賴:“姥姥,你從我手指縫里偷著往外看了!”
*不知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幾個詞:調皮蛋刁難挑剔耍賴,這幾個詞從感情色彩上說,本來都是——貶義詞,放在這段話里,還是貶義詞嗎?再用心讀,你讀出了什么?
*指出:作者的用詞特別獨到。利用反襯的表達手法再次證明姥姥剪紙技藝的高超。
*你耍賴過嗎?你能把耍賴的感覺讀到這最后一句話中去嗎?如果我是文中的姥姥,你沖著我耍賴。
▲創設情境互動:師:“你差點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用指頭點一下學生的鼻子)“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
*“熟能生巧”就是說——
*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領是怎么練就的呀?
出示:"數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燈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導讀
*過渡:有沒有人剪到手呀?是呀,(出示: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兩根延長的手指。)
*你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為了讓鄉親們圖個吉利,姥姥有求必應,總剪,(出示:“熟能生巧,總剪,手都有準頭了!”)多么勤勞,多么善良的姥姥啊!
總剪,就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這就是——有準頭了。
*生活中,你碰到過哪些人,哪些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為不斷地練習,反復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
*這可是姥姥的經驗之談啊!一起讀——
(設計意圖:教學中,我采用的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進行感悟的學習方法,尋找并反復朗讀描述姥姥剪紙的語句,體會姥姥剪紙的高超技藝,例如“要什么就有什么了,……無所不能”、“你姥姥神了,……公雞能打鳴”、“無可挑剔”等語句,通過朗讀,增加學生的積累,逐步將文中的好詞句內化為他們自己的語言。我還讓學生仔細觀察其它幾幅剪紙作品,深感剪紙之難,由此聯想到姥姥的手藝之精巧,技術之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