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
第二板塊:品讀姥姥的舐犢情深
1.過渡:姥姥的剪刀行在紙上的刷刷聲,悅耳至極,把“我”吸引住了。我們來看看這個地方的描寫:“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險,便用剪紙把我拴在屋檐下。”
*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句話,品品哪個字用得最傳神。(栓)
*課文中用什么拴住了什么?
*讓我們走進這溫馨的盛夏午后。來,同桌一個讀姥姥的話,一個讀作者的話,姥姥是輕聲慢語,作者是如癡如醉,用心感受感受,讀一讀。(生自由對讀。)
*誰愿意上來和老師一起表演著讀讀?(請一生上臺。)你讀文中的"我",我讀姥姥的話,其他同學就幫助我倆描述當時的場景,讀旁白,好嗎?
*我們表演得怎樣?你們感覺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嗎?
2.你還從哪些句子看出我被姥姥的剪紙拴住了?
("從那時候起,……對活潑的兔子與敦厚的老牛充滿了好感。")
*這段話中,拴住作者的還是——?
*哪一個字眼強烈地表達了"我"被牢牢地拴住了?(纏)
*"我"怎么纏的?可能有哪些動作,說了哪些話?來,把我當姥姥,你來纏纏我。
*是呀,姥姥那神奇的剪紙,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一個“纏”,讓你體會到了——相機指導朗讀,齊讀。
*這段文字意境優美,感情真摯,想把它背下來嗎?出示,引背。
(設計意圖:我主要抓住課文中的“拴”、“纏”字進行教學,讓學生從表面到內在,層層深入地感悟,從一個簡單的“拴”、“纏”中讀出祖孫之情,姥姥對我的疼愛之情,我對姥姥的熱愛之情。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姥姥與“我”的對話,使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我”由看不懂剪紙的意思,不解地發問,到看得懂剪紙的意思,熱情地交談,以至到后來纏著姥姥剪更多的牛和兔,剪紙把“我”與姥姥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其中,作者對幼時自己的描寫:“刁難”、“挑剔”、“耍賴”、“調皮蛋”等含有明顯的貶義成分,我讓學生聯系上下文,走進文本去體會,從而更深刻地了解“我”的調皮是用來反襯出姥姥的寬容和慈愛,學生也能夠進行動情地朗讀來感受姥姥與“我”相處時融融的親情。)
第三版塊:品讀作者的心夢之境
1.(音樂起)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頭牛,牢牢拴住蘿卜頭。姥姥的剪紙拴住了我的幼年時代,拴住了我上學前的一個個密云多雨的盛夏,后來我上學了,小學、中學、大學--越走越遠了,還拴得住我嗎?何以見得?(出示最后一節)
2.請你把目光移到那幅剪紙上,誰來讀讀描寫這幅剪紙的文字。
*如果,讓你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你會取什么名兒?
*請大家把目光再投到"聯結"這個詞語上,能給它找一個近義詞嗎?
*那么作者怎么會想到用"聯想"的"聯"和"打結"的"結"呢?
追問:姥姥的剪紙拴了"我"多久?還將拴"我"多久,還能拴"我"多久?
把作者這種堅定的預見和充沛的情感送進這段話中讀。(指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