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教學案
四、鞏固訓練
寬恕的力量
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有一個名叫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的年輕人被征入騎兵營。由于戰爭進展不順,士兵奇缺,在幾(ji ji)乎沒有接受任何訓練的情況下,他就被臨時派往戰場。在戰斗中,年輕的麥金太爾擔驚受怕,終于開小差(chai cha))逃跑了。后來,他以臨陣脫逃的罪名被軍事法庭判處(chu chu ))死刑。
當麥金太爾的母親得知這個消息后,她向當時的總統林肯發出請求。她認為,自己的兒子年紀輕輕,少不更事,他需要第二次機會來證明自己。然而部隊的將軍們力勸林肯嚴肅軍紀,聲稱如果開了這個先例,必將削(xue xiao))弱整個部隊的戰斗力。
在此情況下,林肯陷入兩難(nan nan)境地。經過一番shen si shu lv( )后,他最終決定寬恕這名年輕人,并說了一句著名的話:“我認為,把一個年輕人槍斃對他本人絕對沒有好處。”為此他親自寫了一封信,要求將軍們放麥金太爾一馬:“本信將確保羅斯韋爾·麥金太爾重返騎兵營,在服完規定年限后,他將不受臨陣脫逃的指控。”
如今,這封褪了色的林肯親筆簽名信,被一家著名的圖書館收藏展覽。在這封信的旁邊還附帶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犧牲于弗吉尼亞的一次激戰中,此信是在他貼身口袋里發現的。”
一旦被給(ji gei))予第二次機會,麥金太爾就由qie ruo( )的逃兵變成了無畏的勇士,并且戰斗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由此可見,寬恕的力量是何等巨大。由于種種原因,人不可能不犯過失,但只有寬恕才能給人第二次機會,只有第二次機會才有可能mi bu( )先前犯下的過失。
1、給文中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 ”標出。
2、根據括號前面的拼音,在括號里寫出詞語。
3、讀了“羅斯韋爾·麥金太爾犧牲于弗吉尼亞的一次激戰中,此信是在他貼身口袋里發現的。”你有什么感受?
2、請概括這篇短文的只要內容。
板書設計:
21、鞋匠的兒子
羞辱 → 贊嘆
卑微 平等 偉大
坦蕩寬容 自尊平等 善良真誠 盡職盡責
【教材分析】:
本文一篇寫人的文章,最大的特色在于通過人物語言描寫彰顯人物品質,特別是林肯在參議院所說的三段話,充分表現出他的襟懷坦蕩、仁愛正義、寬容大度。深入解讀這三段富有情感和邏輯性的話語,我們不難看出林肯一生所堅守的“人人平等”的思想。
對于多數六年級學生而言,林肯這個人物比較陌生,但因為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基礎,能夠進行個性化閱讀,所以,通過與文本對話,學生能夠自主體悟林肯的品質。至于林肯“人人平等”的政治主張,對于不熟悉美國歷史的學生而言是沒有任何知識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