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 冬夜的燈光
六年級上冊 冬夜的燈光
《冬夜的燈光》
一、 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能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學習課文的寫法,能了解“對比”這種寫作手法在表達文章中心及語言情感抒發中的作用,積累精美語段。
3、整體感悟課文,體會文章所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的美好情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文章運用的對比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2.學習難點:體會文章中環境描寫的作用。
三、教學策略
繼續訓練學生圈點勾畫的學習方法,并且通過朗讀、小組探究合作的方法讓學生從內容和寫法等方面分析理解課文。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情景創設,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1.播放《愛的奉獻》,可以在課前作為背景音樂。
2.“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最質樸的話語道出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在英國作家莫里斯•吉布森的作品里,就有一位醫生,他與小鎮上的人們一起讓我們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作品《冬夜的燈光》。
3.出示學習目標。 聽多媒體課件的音樂 創設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情感積累,為課文的學習作鋪墊。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學生有感情地自讀課文。
2.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3.讀完這個故事你感動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談談閱讀后的感受。
4.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請學生在文中圈劃出相關的語句,并在相關語句的旁邊進行批注。
5.概括課文的主題內容。(通過“我”冒著生命危險出診,沿途農舍的燈為“我”指路,反映了小鎮居民鄰里和睦團結、急人所急、互幫互助的友愛,及對“我”醫生冒險出診的敬意和感謝之情,使“我”感受到了這里居民的樂觀溫情和友誼。) 1.自讀課文
2.掃除文字障礙(容易寫錯和讀錯的字詞):偏僻,提防,引擎,熄滅,遼闊無垠,穹窿,猝不及防,婉言謝絕等。
3.談感受
4.圈劃
感動理由可能會有:
一、平時一入夜,荒野漆黑一片,當醫生半夜開車去求醫的人家時,沿途農家燈全部打開了;
二、平時農家用燈很節約,但給醫生引路,他們把燈全部打開;
三、當醫生給孩子看完病開車回家時,沿途農家的燈仍然開著,人們用自己的燈光護送醫生,醫生的車每駛過一家,燈光隨后就熄滅了,而前面的燈光還閃亮著;
四、平時,醫生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診;
五、醫生在給孩子看完病后完全可以留下來,等天亮再回去,但是他沒有,他心里想的是:說不定還會有病家來求診。 在朗讀的基礎上,掃除文字障礙,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圈劃、批注,使學生更好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品讀質疑,小組交流 你在閱讀時,對文中哪些地方產生過疑惑?請寫出你所質疑的問題,并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學生可能有的疑惑:
1.文章第四小節具體寫病家告訴“我”他的家怎么走,而且病家認為很容易找,“我”卻給他搞得糊里糊涂,路真的容易找嗎?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不容易,表明去農家的路難認,突出燈光的作用。)
2.文章第八節為什么要寫“平時一入夜,荒野總是漆黑一片,因為那時侯的農家夜里用燈是很節約的?”(用農家平時用電的節約更能突出西部農家的互助、溫暖、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