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六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3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部分詞語的讀音。
3、感悟“蠢事”,理清脈絡,歸納主要內容。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蠢事已經說明了事情是錯誤的,為什么還要在前面加上一個“愚不可及”呢?讀讀這句話,你認為作者在說這句話時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后悔與自責。)
(2)這是一件什么樣的事令作者如此后悔呢,自由讀課文3-8自然段,說說這是一件怎樣的事?(作者他們到南太平洋旅游救了一只幼龜而害了許多只幼龜。)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在腦海里浮現畫面,把畫面表演出來,你就讀懂了。
(2)分角色表演。
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分別扮演“幼龜”和“嘲鶇”,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
(3)此時此刻,如果你在場,你能用一個詞來說明自己的心情么?帶著這些心情,齊讀第三段。
5、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幼龜的生命受到威脅,此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
(1)讀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游客和向導的表情或態度的詞。
(2)品味重點句。
出示:
①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②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a、為什么向導原先不救,現在卻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朝大海走去。
理解“極不情愿”。
b、想象說話:向導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3)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6、過渡: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出人意料的事發生了。
(1)出示句子: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不一會兒,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
(2)生自由讀這些句子。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感受。
(3)向導看到這樣的情形,他怎么做,怎么說?
(4)出示: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向導為什么而悲?為什么而嘆?這悲嘆里包含了深深的——?
(5)難道只有向導難過嗎?你從文中的哪兒看出?
(6)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為什么不制止,反而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7)感悟啟示:我們的原意是要“救龜”結果卻“害了海龜”。同學們,如果你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或他的同伴,你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寫下來。
(8)匯報交流。
三、拓展,內化“道”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