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復習資料(人教版)
4、可是遲了!我已經走進他家的后院,看見了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這些日子我賣給他的所有的馬草!那匹馬呢?那匹香甜地吃著我的馬草的馬呢?
這段話寫出了事情的結果,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通過兩個感嘆句、兩個問句寫出了“我”見到馬草后的震驚與感激。文章中的破折號起到注釋說明的作用,強調了“我”賣給青年的馬草全部都在。
第11課《唯一的聽眾》,文章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1、用父親和妹妹的話來說,我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
用“白癡”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這對“我”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我”失去了在家里練琴的自信。文章開頭直接點明父親和妹妹的做法,為下文“我”走出家門,到林中練琴作了鋪墊,同時也與下文老教授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側面贊美了老人對“我”的愛護與幫助。
2、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這句話寫出了早晨樹林的安靜以及“我”為能找到這樣安靜的練琴環境的興奮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聽來,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說明“我”對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
3、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么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
這句話寫出了“我”發現老人后沮喪的心理。文中兩個“一定”,強調了難聽的琴聲帶來的后果,突出了“我”的沮喪。說明“我”又一次失去了自信。
4、“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
出于對年輕人的愛護,老人謊稱自己耳聾,為聽不到好聽的琴聲向“我”表示歉意。“我”第一次聽到陌生老人的稱贊,盡管是個聾子,但“我”還是充滿了快樂。老人的話讓“我”有了面對老人拉琴的勇氣。
5、我停下來時,她總不忘說上一句:“真不錯。我的心已經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老人她就用自己的語言幫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勵“我”刻苦練習。
6、有一次,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記她是聾子,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熱情的鼓勵下,“我”的琴技在不斷地提高,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我”和她是用音樂在相互交流。
“平靜地望著我”這在文中是第三次出現。從她的眼神里“我”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切、鼓勵,讀出了老人為“我”琴技的點滴進步的高興,讀出了老人對“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我”覺得她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
7、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聽眾……
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句子寫出了“我”對老人的感激,同時點明了課題。
第12課《用心靈去傾聽》課文真實地記錄了“我”與問訊處工作人員蘇珊交往的過程,贊美了蘇珊用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心幫助孩子的善良品質,表達了“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1、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