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服務 教學設計
(讀懂自然段的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思路,把書讀薄,進一步感受“圍繞中心論點分層論述”的議論方法。)
3.感知論點的開門見山
毛澤東主席從“死的意義”、“不怕批評”、“團結(jié)互助”三方面具體闡述中心“為人民服務”,像剝筍衣一樣一層一層地講得清清楚楚。不難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一開始就鮮明地亮出了主席演講的觀點。讀讀相關(guān)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們的共產(chǎn)黨和共產(chǎn)黨所領(lǐng)導的八路軍……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1)品評比較。去掉“完全、徹底” 兩個詞讀一讀,從““完全、徹底”兩個詞中讀出了什么?(體會毛澤東主席的用詞的意味,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朗讀這一段,背誦,讓“為人民服務”也深入學生的心中。
(3)再讀這一自然段,感悟開門見山亮觀點的寫法。
(鮮明性是議論文語言的特點之一。在讀懂第一自然段內(nèi)容的基礎上,感受毛主席開門見山亮出觀點的方法。通過品評比較,體味“完全、徹底”詞語的韻味,感受毛主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4.感悟課題高度濃縮的魅力
再回讀課題,結(jié)合課題,感受“課題”高度濃縮文章內(nèi)容的魅力。
三、品析詞句,感悟語言的魅力
“為人民服務”這簡簡單單的口號,經(jīng)過五六十年的風風雨雨,是那樣的經(jīng)久不衰,深入人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它散發(fā)著如此大的魅力呢?讓我們細細走進毛主席的演講詞去探個究竟吧!
(一)解讀“死的意義”,感受引經(jīng)據(jù)典的效應
1.大聲朗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毛澤東又是怎樣把“死的意義”說清楚的?看看主席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2.交流:
(1)引用
根據(jù)學生發(fā)言,隨機出示句子:
a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①理解“固”、“或”、“于”等帶點字的意思,再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②體會引用的效應,增強演說的說服力。
毛主席自己就是一個偉人,為什么還要引用司馬遷的話?
(簡介司馬遷:西漢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主席引用司馬遷的名言,使人信服)
③讀句子。
(2)對比
出示句子:
b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① 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舉例說說哪些人的死比泰山還重。(可以聯(lián)系剛學過的課文里的李大釗、郝副營長等戰(zhàn)爭時期的人物。)
③體會“死”字的感情色彩。同樣一個“死”字,前者的“死”字與后者的“死”所包涵的韻味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的“死”是怎樣的死?聯(lián)想到哪些表示“死”的詞語或詩句?(如詞語:“犧牲”、“就義”、“獻身”、“捐軀”等;如詩句:李清照的“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于謙的“渾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等)
后者的“死”呢?(如“下地獄”、“見閻王”、“命喪黃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