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評析
3.讀通課文。
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結合讀中的難點,重點指導讀通順:
(1)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我也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質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
(2)圓莖上面綴滿了像細珠似的紫紅色的小顆粒,這就是孕育著新生命的種子。
4.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1)通過幾遍讀課文,廣玉蘭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文中具體描繪廣玉蘭的是哪幾個自然段?這樣,文章就可以分為幾部分?
5.質疑:讀課文的過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問題?提煉重點問題。
6.小結過渡: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呢?我們就跟作者一起走進課文,走近廣玉蘭,用心去感受。
問題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一起來讀課文體會。1.按照要求認真讀課文,努力做到讀正確。
2.借助拼音,自讀生字。開火車讀。齊讀。
3.提示容易錯的字音:“嬰、呈、性、莖”是后鼻音。“襯”不要讀成“寸”。“括”不要讀成“刮”。)
4.迅速查字典,確定“數世同堂”中“數”的意思,看誰查得快。
5.聯系生活經驗說說“數世同堂”的意思。
6.存疑:在學習課文中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7.練習:
(1)選擇正確的讀音:
嬰兒()
圓莖()
柔韌()
襯托()
(2)核對,齊讀,讀準后鼻音。
8.打開習字冊,描紅,將最難寫的寫一遍。注意姿勢。
9.讀自己喜歡的課文。在老師指導下讀好兩句話。
個別讀。練讀,讀好句子中的停頓。個別讀。齊讀。
10.說出對于廣玉蘭的整體印象,理清文章脈絡。
11.質疑:
(1)為什么說廣玉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為什么說一棵廣玉蘭就像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要求明確,注重方法的指導。實踐證明,教學的“三維目標”中,掌握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比學會知識更重要。
抓住文眼精心設計問題,培養查字典的習慣與能力,設置思維發展的坡度,激發學習愿望,為學生學習探究活動的層層深入留有空間。
重視字詞的教學。高年級的生字教學,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但在課堂上一定要認真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從音、形、義多角度全面考查,扎實訓練。檢查的方式要有變化,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由學生的難讀的部分入手,抓住關注點,引導多次練習,讀好重點語句,突破難點,將讀通課文的指導落到實處,不走過場,因為讀通課文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重要基礎。
新課堂應該是充滿問題探索的課堂
“學問,學問”,應該是在學中問,問中學。扣住前文“數世同堂”進一步提問,使問題層層深入。提出問題,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第三板塊:閱讀品味,感悟語言
1、2分鐘時間認真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用心思考剛才的問題。
2.“數世同堂”是幾代人住在一起。對于一株廣玉蘭來說,這里的“幾代”是指什么?(板書:含羞待放、剛剛綻放、盛開著的、開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