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及評析
小結:這就是廣玉蘭的不同形態。
3.在同一棵樹上,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形態?
(板書:“有早有遲”、“各種形態”)
4.中間的2——6句具體地描繪了花開的各種形態,好好讀讀課文,把你最喜愛的一種介紹給大家。
5.學生匯報,相機出示不同形態廣玉蘭的圖片,指導品味語言文字,有感情地朗讀,用心感受這旺盛的生命力。
6.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說——(引讀)。(出示圖:各種形態的花)你看,這些在不同時間開放的不同形態的花朵,多像一個大家族里的幾代人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美滿幸福呀!
形成板書:(見后面)
7、對照板書總結:扣住關鍵的提示性詞句引讀:在這個自然段中,作者先總的概括了——,接著2—6句近距離描繪了花的各種美好姿態——。最后一句和開頭一句正好互相照應,寫遠觀廣玉蘭而產生的奇妙聯想:遠遠看上去——
8.讓我們用朗讀再次展現玉蘭花的美。1.學生認真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問題。
2.找出描寫廣玉蘭的各種形態的詞語畫下來,再匯報。
3.找出句子回答:開頭第一句是個總起句,告訴我們廣玉蘭因為開花——所以——
4.學生讀書找相關內容。
5.交流匯報,說出喜歡的原因。讀出自己感受到的美:
(1)含羞待放:抓住“碧綠”“鮮嫩可愛”體會花苞的充滿期待、充滿活力。指名反復讀,讀出對花苞的喜愛。
(2)剛剛綻放:抓住“迫不及待”體會花朵的香味誘人。反復讀,讀出蜜蜂的急切心情。
(3)盛開著的:聯系生活實際談體會到的廣玉蘭盛開時的嬌嫩以及蓬勃的生命力:你見過的嬰兒是什么樣的?你看了有什么想法?讀出喜愛。
(4)開過的:通過“挺立”“綴滿”體會花蕊的堅強,種子的多,感受到開過的花朵成熟的美、無私奉獻的美。因為有了它,廣玉蘭才會生生不息。
6.齊讀最后一句,感受“數世同堂”的旺盛生命力。
7.學生對照板書朗讀或者說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掌握“總——分——總”的語言結構。
8.有感情地讀出對廣玉蘭的喜愛。
邊讀書邊思考,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重要方式。只有“讀思結合”,學生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品味語言,體驗情感,感悟哲理。
語文課標里對閱讀的闡述效應:“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我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與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其一,給足閱讀時間。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讀書機會,不吝嗇時間。其二,注重情感熏陶。在孩子們的讀書實踐中,積極鼓勵他們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讀出字里行間洋溢著的綿綿情感。
師生圍繞這兩個問題和文本對話,在讀中悟、讀中議、讀中思、讀中練。學生學得興致盎然,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努力讓學生展現蓬勃的生命力和智慧風采。
學生主宰課堂后,教師的作用如何發揮?陸志平先生說得好:“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閱讀、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留給學生。”課堂力求充滿濃濃的激勵氛圍,通過教師畫龍點睛的點撥,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