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玉蘭》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71《廣玉蘭》花引出的一件佳事
——研究性學習引入第一范文教學的探索
金壇市河濱小學 李建中
一、引言
在新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融知識技能、經驗教訓、方式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培養目標于一體,作用于學科課程,成為學科課程的要素,并且又給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開拓了十分廣闊的空間,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研究內容。同時,也為我們教師轉變學習方式的的研究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臺。
二、背景
《廣玉蘭》是江蘇省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十冊第10篇課文。文章根據著名作家陳荒煤先生的《廣玉蘭贊》一文改寫而成。本文以優美的筆調,向我們展示了廣玉蘭美麗、純潔的花朵和四季常綠的枝葉,反映了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文中描寫的廣玉蘭,在我們蘇南地區十分常見。教學前,我就帶著孩子們在校園中仔細觀察了它那美麗的樹形,采集了一些青翠欲滴而又肥厚的葉片,孩子們一下子就對它特別的喜愛了。當時我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提供一點感性認識而已。
三、活動課題的產生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當我展開讓同學們“說說你對廣玉蘭的了解”這一教學環節時,一位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說到“廣玉蘭花不僅很大、很美,而且是我國好多城市的市花”。在他答完問題后,另一位同學問我:“李老師,別的城市都有市樹市花,而我們金壇,人稱江東福地,人才濟濟,為什么沒有市樹和市花呢?”我聽了一楞,繼而一喜,覺得這問題很有價值,因而故意問道:“這得去問問市長啊。”別的同學馬上反問我,“老師你不是常說‘金壇是我家,發展靠大家’,我們是不是可以給市長提提建議,挑選出市花呢?”我順勢一導,“可以呀。那么大家就來發揮發揮小主人翁的作用吧,建議你們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不但定一定你們心目中的市花,還要挑選一下你們心目中的市樹——據我所知,我們金壇也還沒有市樹。等大家意見基本統一后,再向市長提建議,行嗎?”大家齊聲叫“好”。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就這樣在《廣玉蘭》一文的課堂教學中產生了。
四、活動過程
說干就干,放學后,他們按照自愿結合的原則組成若干個小組,分頭行動起來。有的上街給花木拍照,有的查找資料,有的去在城管辦工作的父母或親戚們處咨詢有關情況,有的回家和父母一起討論,請家長幫忙,大家忙得熱火朝天。
調查的結果一匯總,問題又來了,大家的意見不統一,有的說是臘梅,有的說是月季,有的說是蘭花;有的贊同松樹,有的要立楊柳,有的則肯定地說只有香樟才能當之無愧……大家爭得不可開交,要我給下個定論。我坦率地說自己只能算全班中的一員,沒有一槌定音的權力,還是大家討論決定。
于是,班委會決定召開了專題班會,讓大家分組闡述各自的選擇理由,宣讀各小組寫下的可行性論證報告,供同學們討論并選擇。會上,在各抒己見后,又舉手投票表決,最后形成了以趙夢嵐、錢利和劉姝玥等小組大多數同學的主流性意見,決定選用香樟樹為市樹,確定月季花為市花。會后,由趙夢嵐同學執筆,給市長吳曉東寫了一封信,附上我們全班同學的活動情況匯報,并派代表送交市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