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 課堂教學設計
2、被捕中,揣摩人物的神態(第11段)
(重點抓住兩處描寫人物神態的話,對比父親和我的不同表現領悟人物的思想感情。)
(1)聽到院子里的槍聲,父親怎樣(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就往外走中” 不慌不忙“換成”匆匆忙忙“行不行”?(我是怎樣的?從中體會到什么?)
(2)面對兇殘的敵人,父親為什么能“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難道他意識不到隨時可能到來的危險嗎?你從中體會到什么?(處變不驚、把生死置之度外)
3、在法庭上,遷移學法(第19、22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李大釗的神態與語言的語句和描寫敵人和家人的神態和語言的語句,對比分析,從中能讀出什么?(體會李大釗忠于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
(2)思考李大釗為什么能從容面對危險,平和面對親人的悲傷,無所畏懼的面對死亡?從中體會到什么?應該怎樣朗讀這兩段?
(3)分角色朗讀,深化理解。
五、總結全文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雖然無數像李大釗一樣的烈士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們忠于革命事業、臨危不懼、為國家民族而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我們應該永遠牢記。
同學們,努力吧,沿著烈士的足跡繼續前進;拼搏把,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六、拓展延伸
假如此刻你就站在李大釗的塑像前,你想對我們這位革命先輩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拿起筆把它寫下來,下節課交流。
板書
十六前的回憶
被捕前 燒掉書籍和文件,堅守革命崗位
被捕時臨危不懼忠于革命事業
法庭上沉著安定與敵人做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