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姿勢(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蘇教國標版六年級第十一冊)
忽然間,地震來臨,誰都沒有想到,譚老師來不及多想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從譚老師的喊聲中你懂得了什么?(懂得了當時情況十分危急,還懂得了譚老師臨危不懼,關愛學生)
。2)樓房搖晃得越來越嚴重了,并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
你從這句話的哪些詞語中感受到情況很危急的?(提示:“刺耳的吱吱聲,塵埃騰空而起”是說什么情況?說明了什么?)讀好句子。
。3)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你知道“塌陷”的意思嗎?說明樓房不僅倒塌了,還陷到地底下去了,樓房中的人幾乎已沒有生還的可能。
7、這三段話都描寫了地震來臨時地動山搖、房倒屋塌的恐怖情景,將這三段話連起來讀讀,感受一下地震越來越強烈,情況越來越危險。(學生自由讀)
8、你能將情況越來越危險的情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指名朗讀
9、過渡:盡管課文用了三段文字描寫地震時的情景,但事實上這一切只經過了短短幾秒鐘。這場突如其來的8.0級特大地震,將川西北一個個美麗的城鎮鄉村瞬間變成廢墟,數以萬計的人失去了生命。大地顫抖,山河移位,祖國西南處那塊美麗的國土上,頃刻間滿目瘡痍。(出示圖片)
10、小結:地震了,情況萬分危急,作者抓住譚老師的語言和動作進行描寫,這就叫正面描寫。(板書:正面描寫)想一想:課文在對譚老師正面描寫時,為什么還要用三個自然段進行危急環境的描述呢?(從側面烘托譚老師的光輝形象。板書:側面烘托)
讓我們拿起書,一起重回那危急的一幕。想一想:這一幕給我們展示一個怎樣的譚老師?
11、齊讀4—7自然段。
12、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一個什么樣的譚老師?
(板書:恪盡職守、舍己為人、大愛無私)
四、精讀第二處
1、師述:13日22點12分,當人們從廢墟中搬走壓在譚老師身上的最后一塊水泥板時,在場的人都被震撼了。讓我們來看看課文第二處出現的譚老師最后的姿勢。
出示:“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趴在課桌上,后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還活著!”(指名讀第二處描寫譚老師姿勢的句子)
看到這樣一幅畫面,在場的人為什么都被震撼?
2、這段話中哪些詞語讓你感受到震撼?請自由讀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體會。
(從譚老師的動作看,第二處和第一處姿勢有什么不同?)“趴”與“撐”比較:畢竟是血肉之軀,在碎裂的磚塊、水泥板的重壓下,譚老師再也撐不住了,被壓趴下了,但仍雙臂張開,保護學生。
“死死地”。說明他一點兒也沒挪動身子。
“凹下去”、“血肉模糊”都說明他受到致命的打擊。
師小結:磚塊掉下來了,砸得譚老師鮮血直流,但譚老師仍然: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樓板壓下來了,譚老師后腦被砸得深凹下去,但是譚老師仍然: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鮮血噴涌,疼痛難忍,但譚老師仍然:張開雙臂,死死地護住學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你從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譚老師?(相機板書:恪盡職守、舍己救人、大愛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