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
1、把完整的《可愛的中國》這篇文章去讀一讀。
2、摘錄課文中的佳詞佳句。
3、寫寫自己學完課文后最深的感受。
4、為方志敏畫一幅畫像。
板書設計:
目 前 屈 辱 ……
可 愛 的 中 國
深沉 執著 將 來 歡 歌 ……
教學反思:
在學生充分了解了當時70年前的中國內憂外患、江山破碎、國弊家窮的現實后,再讓學生精讀感悟方志敏對中國未來景象的展望和自信的語句。在下一節課的第二課時中再讓學生品讀交流……
整節課下來,大部分學生能夠在反復朗讀品味深受方志敏烈士愛國情感的感染,抓住“蹂躪”“生吞活剝”“刻不容緩”“鎖鏈”等詞語讀出對帝國主義侵略者和賣國賊的痛恨,對方志敏的崇敬……
但是由于文章所寫年代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隔較遠,孩子們對當時一些革命先烈的英雄行為體會不深,所以,對方志敏用“可愛“這個詞來形容自己的祖國感悟不深,體會不到位。
《古詩二首》
教學目的
1.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 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象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 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2.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去了,汪倫很舍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3.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見證一段深厚的友誼吧。
4.師板書課題。(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在,讓我們根據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1)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別 元二:王維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護府
(2)強調題目讀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齊讀課題。
(4)師:王維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送別的故人是誰啊?(孟浩然)
(5)師:同學們的記性真好,現在誰再來介紹一下作者王維的生平呢?
(王維 701-761),字摩潔,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人。通音樂,工書畫。唐代著名詩人。
2.抓字眼,明詩意。
(1)師:知道了詩題和作者,現在就請同學們根據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2)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3)匯報。
渭城朝雨浥輕塵,
渭城(字眼,點明地點):秦時咸陽城,漢改渭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點明時間):早上(同朝辭白帝彩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