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21:《熟讀精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課文內容。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三段。
3.學習古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朱熹的音像資料、掛圖等;結合綜合性學習要求,推薦適合學生課外閱讀的中華傳統文化名著名篇。
學生:搜集古人關于治學的名言警句。
教學設計參考
一、回憶《觀書有感》,引入《熟讀精思》
1回憶引入:從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觀書有感》引入,即“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導學生感悟到這是南宋大學問家朱熹寫自己讀書獲得新知的暢快,讓我們領悟到:只有多讀一點好書,才會讓自己思想永遠活潑,才思不絕,情操高雅!今天,我們將學習他寫的一篇文言文,也是關于讀書的,大家齊讀題目——《熟讀精思》。
2初解題目:題目是我們常常提到的一個詞,學生可談談自己的初步理解。(如:要反復讀課文,把課文讀熟練,同時要精心思考課文的意思。)同時理解到“熟”即熟練,“精”即精心,細致。
二、初讀課文,提出困難
1提出困難:那么朱熹是怎樣具體談論“熟讀精思”的呢?引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后,有什么困難就提出來。
(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普遍困難在兩個方面,一是語句不容易讀通順,二是理解意思有難度。)
2共商辦法:引導學生根據以前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想想怎樣來解決這些困難?
(比如: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據意思讀好停頓;借助工具書幫助理解難詞難句;和同學展開討論等等……)
三、合作交流,解決困難
1自學克難:學生根據如上辦法,小組合作,理解難詞難句,試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尤其注意讀好停頓。
2練習朗讀:以多種形式的朗讀相結合,引導學生逐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方法如:
(1)抽生展示讀:檢查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真實的朗讀狀況,引導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和評價。
(2)探討難讀句:對于一些易錯的,不好停頓的,有朗讀爭議的句子,展開讀法探討。如這些句子:
•多音字需根據意思確定讀音:“須整頓幾(jī)案”,“不可倒(dào)一字”。
•理解意思才能讀好停頓:“將書冊齊整頓放”,“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
(3)老師范讀或教讀。
(4)學生再自由練習和展示讀,可以個人展示,可以小組展示,可以男女生比賽,形式可以根據練習的需要而定,務必達到“熟讀”的程度。
3理解大意:直譯者當充分肯定,達到意譯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說只需要理解每句話和全文的大意即可。可這樣處理:
(1)難點釋疑:提出小組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地方(此處應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包括感知詞語古今義的變化)。
整頓:文中指“整理桌子”,而今天往往指整頓紀律、作風、組織等等。
正身體,對書冊:讓身體坐正,面對書冊。
仔細分明讀之:仔細清楚地朗讀文章。
(2)自由練說:自己練習把每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不懂處還可以問問同學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