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3
(詩歌敘述了一位老漁夫的妻子貪得無厭,對金魚的要求越來越高,最后仍然一無所獲的故事。)
四、抓住句子,理清順序
1.讓學生在詩歌中找出描寫老太婆提要求的句子。
2.學生討論老太婆的具體要求,教師根據老太婆的要求依次板書。
3.讓學生找出老太婆是什么時候開始提第一個要求的?詩歌在寫老太婆提第一個要求之前描寫了什么內容?
4.引導學生概括詩歌的敘述順序:課文開頭簡要介紹了人物及他們的身份,事情發生的地點,老漁夫打到一條金魚的情況。然后按照老太婆對金魚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為順序,記敘了事情的經過。
五、體會感情,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討論:
(1)老太婆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貪得無厭、貪圖享受)
(2)老漁夫是個什么樣的人物?(軟弱無能,對丑惡行為姑息、忍讓)
(3)大海的變化體現了誰的變化?(金魚的變化,由開始時的報恩逐步到強烈不滿,最后恢復了老太婆貧窮的原狀。)
(4)詩歌中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譴責了老太婆,也批評了老漁夫,告訴人們,貪得無厭終歸是沒有好下場的。)
2.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木盆) (木房) (貴婦人) (女皇) (女霸王)
貪得無厭 一無所獲
:《積累與運用(六)》
教學目標
1.感悟古文中一些字詞意思古今的差別。
2.搜集、背誦有關人格品質和蘊涵人生哲理的名言警句,豐富自己的積累。
3.知道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了解古文與現代文字、詞、句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培養閱讀古文的興趣和能力。
4.鼓勵學生廣泛閱讀中外古典名著,汲取傳統文化營養,培養作讀書筆記的習慣。
5.了解劇本的基本表達方法并嘗試改寫童話小劇本,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常見的古今意思差別大的字詞和語序不同的常見文言句子。還可以準備一個完整、簡潔、富有情趣的小劇本制成課件。
學生:準備中外古典名著的讀書卡片。
教學設計
一、溫故知新
1.自主誦讀三個句子,讀通、讀順,注意讀出停頓、節奏和語氣。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句子的意思。對句中幾個古今義有差別的字詞,可先用符號標出,老師適時點撥,把這些字詞的意思說清楚,并體會古文遣詞造句精煉簡潔的特點。
3按對話框中的提示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吾”、“余”是指“我”;“汝”、“爾”是指“你”;“曰”、“云”是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