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習作3》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 .“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是《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教學理念。因此,本設計的重點是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和思想的實際,抒真情,講真話,自由表達,寫出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2 .本設計策應現(xiàn)代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新形勢,一方面借助網(wǎng)絡環(huán)境,“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一方面運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新穎的主體化教學模式,從而降低“寫感受”的難度,使學生會寫、善寫、樂寫。
教學目標
1 .讀懂例文《從 < 海倫 · 凱勒傳 > 想到的》,誦其文,明其義,學其法,初步了解讀后感應有“讀”、有“感”,“讀”是基礎,“感”是核心,重點在“感”,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抓住感受最深的地方,寫出真實感受,表達獨特體驗。
2 .借助網(wǎng)絡拓寬學生閱讀的途徑,初步培養(yǎng)學生寓“思”于“讀”的良好的閱讀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借助網(wǎng)絡收集素材,發(fā)表觀點的能力。
作前準備
作前在全班開展“美文 100 篇”推薦活動,并將學生推薦的文章經(jīng)過精心選擇后,按照不同體裁制作成網(wǎng)頁,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根據(jù)自己的閱讀興趣,有選擇地進行閱讀。然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你喜歡哪一篇文章?對文章的哪一點感觸最深?
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用精練的語言寫在留言板上,同老師或其他同學進行交流。
讀是基礎,“感”由“讀”而生,沒有對原文的研讀.“感”則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旨在通過作前指導學生進行大量而又有針對性的閱讀,為學生積累豐厚的寫作素材,滿足學生收集材料和反復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降低習作的難度。此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寫作只是為了交流,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
教學流程
一、交流評價,引出話題
1 .交流評價。同學們最近讀了哪些書?書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引出話題。讀書是美妙的精神之旅,是一件啟人心智、怡人性情、令人快樂的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情感常常會隨之起伏,或高興,或悲傷,或激動。或安寧 …… 如果我們把讀書時的體會、感受、領悟?qū)懴聛恚@就是讀后感。 ( 板書:讀后感 )
(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對作前準備情況的檢查.又自然地過渡到習作指導的下一個步驟 —— 范文引領。同時,富有感染力的導語,讓孩子們一下子進入了習作的情境,有效地喚醒了學生的“回憶”,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興趣。 )
二、學習范文,授之以漁
1 .組織交流。課件出示范文 ( 略 ) ,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范文中哪些是“讀”的內(nèi)容?哪些是“感”的內(nèi)容?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發(fā)?
2 .討論明法。在學生自我感悟、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及時點撥:
(1) 要有“讀”有“感”,夾敘夾議,既離不開“讀”—— 對原文的引述,概括等;又離不開“感”—— 寫出自己的評價、感想,而且要由“讀”引出“感”,以寫“感”為主,切忌長篇摘抄原文。 ( 板書:讀是基礎感是核心 )
(2) 要準確選擇感受點,感受點就是原文中使你最感動的內(nèi)容或思想,在一篇讀后感中,感受點不能太多,最好抓住一點把你的感想寫深、寫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