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習作3》教學設計
如果這時候有位老師對我說:“抓緊時間,好好利用你的生命吧 !” 我也是不以為然的,我們誰都知道自己終究是要死的,但又認為它是遙遠的事情。如果誰一說“生命”,都認為是唬人的大話,我們這樣年輕,死是難以想象的,于是就為區區小事而奔波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到老死。
我們這樣做,實際等于看輕了自己的生命價值,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著。待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猛然醒悟,發出悲哀的嘆息,豈不晚了么?失明了才知道眼睛的寶貴,就應該在眼亮時好好利用它;垂老了才懂得生命的可愛,就應該在年輕時珍惜它。
啊,朋友,每天的生活,如果都當過三天就要死去那樣安排,情況會怎么樣呢?那樣我們每天都能認真完成自己的功課,一舉一動都注意禮貌,做什么事情都爭取不出錯,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這樣才會突出人生的價值,這樣得到的成果會有多么大呀 !
讓我們像盲人珍惜視力那樣珍惜自己的生命吧!
2 .對照評改要點,自主修改讀后感。
3 .評選最佳,激發興趣。網上評選最佳標題、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感想、最佳 …… 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圍繞習作要點進行集體評議,使學生在對別人文章“品頭論足”時,進一步明確習作的要領;圍繞習作要點進行自主修改,使學生在自我反思中,不斷提高習作的能力。同時,網上評選,容易激趣,讓學生在快樂的習作中體驗成功。
評析:
本設計走出了作文教學念經講道的峽谷,拋棄了僵硬呆板的模式,由作前放手讓學生廣泛地“讀”,逐步過渡到指導學生真切地寫“讀”后的“感”,引領學生猶如登山觀景,在自主感悟,自我表達,自能修改中,一路拾級而上,抒真情,說真話,寫真文,做真人。其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主體性和個性化充分得到體現。閱讀什么文章,想對哪篇文章發表感想。愿意對哪位同學的讀后感發表自己的觀點,都讓學生自由地選擇。傳統習作中只有教師一個讀者的局面被打破,每一位同學的精彩感悟,都能讓愿意與之交流的同學分享。二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使用,讓課堂成為流動的風景。網絡已成為課堂教學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對話的新視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借助網絡建立相互溝通的快捷方式,使獨立表達與合作協助攜手并進,使拓寬閱讀途徑與掌握讀后感寫法同步而行,讓真智在充滿真情、真趣的教學環境下孕育,由起初的作前三五句的“真知灼見”。通過碰撞、吸納同伴的思想,最終寫下內容豐富、真情洋溢、感受獨特的規范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