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通用5篇)
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1
一、 故事導入
在很久以前,一個11歲的小姑娘給她的崇拜者寫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寫道:您實在太瘦了,臉也太長了,如果您讓胡子長起來,會好看的多。她的崇拜者非常認真地讀了這封信,并聽從了小姑娘的話,再沒有刮過胡子,那濃密的絡腮胡子從此成了他標志性的形象。(出示)
同學們認識這個長著濃密的絡腮胡子的人嗎?(板書:林肯)
同學們了解他嗎?這位最有作為的總統,卓越的演講家的出生在極其普通的家庭,他是(板書:鞋匠的兒子)今天我們就來鞋匠的兒子林肯的故事。
二、 初讀課文
⒈課文都預習了吧?老師想聽聽同學們課文讀得怎么樣。
⒉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尷尬。
讀詞。預習時想過尷尬的意思嗎?(沒面子)
林肯當選總統,議員們為什么感到沒面子呢?
⒊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評價一下自己的朗讀。哪里不足?參議員說這些話的目的,是要羞辱林肯的(板書:羞辱)。想象自己就是傲慢的參議員,帶著羞辱新總統的目的,再讀一讀。感覺這次讀得怎么樣?
⒋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⒌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板書:靜默。
⒍指名讀第五自然段。你們覺得老師該在這兒寫什么?為什么?板書:贊嘆。
同學們預習得很充分,書讀得很仔細,敏銳地發現了參議員態度的變化這條線索。
三、精讀演講辭
林肯到底說了些什么,具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請同學們大聲地自由地朗讀精彩的演講。
讀 的怎么樣呢?請讀給你的同桌聽,互相提意見,幫助對方讀的更有感情。我請同學讀。現在你就是林肯,正在參議院里發表演講。說到這里,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 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林肯的話中有哪些令參議員贊嘆的地方呢?默讀林肯的演講,把打動參議員的句子劃下來,可以在旁邊寫上批注。
交流:
真情——“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⑴在參議員眼中林肯的父親是卑微的鞋匠,在林肯眼里卻是偉大的。⑵林肯覺得父親偉大在哪兒?
林肯對他的父親充滿崇敬之情。誰來讀。
林肯詮釋了他對偉大的理解,偉大是—
鞋匠父親正是林肯心中的偉大的人。
⑶指名讀出林肯的以父為榮。
林肯對父親的真情,值得贊嘆。
寬容——“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⑴林肯非常感激的你是——
⑵林肯不僅非常感激他,還一定永遠記住他的忠告,指名讀參議員的忠告——這是真的忠告嗎?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對比讀。
⑶對這些刻薄的譏諷,林肯完全沒有理會,反而看作善意的忠告,誰能把林肯的這份寬容讀出來。
⑷你讀得很好,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讀的?如果把這些詞省略掉,讀一讀,有什么感覺?出示:(齊讀)
⑸小結:一份感激,三個永遠,讓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
⑹誰說說“靜默”是什么意思?此刻,高貴的議員們心中也一片“靜默”?他們會想——
⑺所有的人都被林肯的寬容,對父親的真情所震撼。這就是寬容(板書)的力量!
平等——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
⑴如果你是參議員,聽了林肯的承諾,你會想什么?
⑵在林肯的眼中,總統、參議員、鞋匠,都是平等的,人是沒有高低貴*之分的。
⑶在等級制度森嚴的美國,他的人人平等(板書)的思想,難道不值得贊嘆嗎?讀出林肯總統的平等仁愛。
打動參議員的有林肯的——
讓我們一起再回味林肯發自肺腑的演講。
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
鞋匠的兒子出身卑微,但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政敵,都感受到了他人格的偉大。(板書:偉大)
四、總結
⒈同學們,美國總統林肯的小故事,它帶給你什么啟示呢?用一兩句簡潔的話,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學生寫后展示。
⒉《鞋匠的兒子》一文是根據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的作品改編的,看看原文的結尾。
(出示):批評、訕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階梯。那些沒有被嘲笑與批評的黑暗所包圍過的人,就永遠無法在心里點起一盞長明之燈。(齊讀)
⒊小結:通過本單元“走進名人風采”的主題單元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不少名人,有世紀老人巴金爺爺,有導彈之父錢學森,有鞋匠的兒子, 讓我們記住這個光輝的名字——林肯。
五、作業
⒈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⒉登錄大浦網站,閱讀林肯的小故事。
⒊回顧本單元名人風采,開展主題活動。
板書:
尷尬 21、鞋匠的兒子
羞辱 卑微
靜默
贊嘆 偉大
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2
師:(板書“鞋匠”)同學們,你們知道鞋匠是干什么的嗎?
生:鞋匠就是幫助別人做鞋子的人。
生:幫助別人修鞋子的人也叫鞋匠。
師:(把課題寫完整“鞋匠的兒子”)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問?
生:鞋匠的兒子是干什么的?是不是還做鞋匠?
生:鞋匠的兒子是誰?
師:鞋匠的兒子到底是誰?課文寫了關于他的一件什么事情呢?請大家把書打開到120頁,帶著剛才的疑問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知道鞋匠的兒子是誰了吧?
(學生齊聲回答“林肯”)
師:(課件點擊出示林肯的圖片及文字介紹)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林肯?
生:林肯(1809~1865)曾兩度擔任美國總統。出生于一個農民家庭,父親是鞋匠。林肯年輕時當過伐木工人、石匠、店員,1834年當選為議員,1836年任律師,公開抨擊黑奴制度。 1847~1849年當選為眾議員,逐步廢除黑奴制度,1860年當選為總統。不幸的是他在1865年結束南北戰爭后,被暴徒殺害。
師:俄國著名文學家托爾斯泰在林肯遇刺后這樣評價林肯:“他的地位相當于音樂中的貝多芬、詩歌中的但丁、繪畫中的拉斐爾和人生哲學中的基督。即使他不當選為總統,他也將無可爭辯地和現在一樣偉大……”我們的課文中也有一句話,對林肯作出了總結性的評價。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這句話。
(學生瀏覽課文、劃句子)
生: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是對林肯的高度評價。
(齊聲朗讀句子)
師:(課件點擊出示這句話)“最有作為”這個詞多有分量,這是多高的評價呀!林肯出生于地位卑微的鞋匠家庭,卻能夠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林肯依靠的是什么呢?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不僅寫到了林肯,還寫到了參議員,重點寫到了參議員們態度的變化,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把表示參議員態度變化的詞語找出來。
(學生瀏覽課文、劃關鍵詞語)
生:我找到了三個。有一個態度傲慢的參議員……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所有的嘲笑聲變成了贊嘆的掌聲。
師:表示態度的關鍵詞語是什么?
生:傲慢、靜默、贊嘆。
師:在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刻,參議員態度是怎樣的?有同學補充嗎?
生:尷尬。
師:(依次板書表示態度變化的詞語:尷尬、傲慢、靜默、贊嘆)尷尬的字形需要注意的是半包圍的部分,那不是“九”,是“尤”去掉一點。
(學生書空“尷尬”,朗讀黑板上的四個詞語)
師: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參議員們為什么會感到尷尬呢?誰來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一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師:參議院,有的國家也叫貴族院,議員通常由選舉產生或者國家元首直接指定。參議員們感到尷尬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為大部分參議員出身名門望族,名門望族有著優越的社會地位,他們瞧不起林肯。
生:林肯是卑微的鞋匠的兒子,現在卻成為了美國的總統,這個事實讓參議員們無法接受。
師:名門望族代表的是上層社會,而鞋匠的兒子代表的是低下的社會地位,地位懸殊很大。雖然說美國是一個講究平等的國家,可是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很講究身份地位的差異,連公務員都要分成18個等級,可見,美國人的等級觀念非常嚴重。
師:(指著板書“傲慢”)那參議員的傲慢又表現在哪兒呢?
(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但態度不夠傲慢)
師:還有哪個同學再來更加傲慢地讀一讀?
(第二位學生的語氣有了明顯的進步,突出強調了“鞋匠的兒子”)
師:這位參議員在林肯首次演說之前、在這么重要的場合、這么關鍵的時刻,說出了這樣的話,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讓林肯因為自己的出身卑微而羞愧難當。
生:他想讓林肯受到別人的嘲笑。
生:讓林肯因為自己是鞋匠的兒子而抬不起頭、下不了臺。
師:面對別人的嘲笑和羞辱,林肯是怎么說的呢?林肯一共說了三段話,請你選擇其中的一段話,抓住重點詞語細細地品味,寫寫自己的體會。
(學生寫體會、交流體會略)
……
師:聽了林肯的這番話,參議員們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嘲笑聲變成了贊嘆的掌聲。這是為什么?
生:被林肯尊敬父親、愛戴父親的品質感動了。
生:因為林肯有一顆寬容的心,大家感動了。
師:最令大家折服的是林肯的思想和認識,他認為人與人之間是應該平等的,工作也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其實,參議員們的態度變化就是本文的一條線索,有了這條線索,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簡單多了。誰試一試?
(學生感覺有些困難)
師:老師先開個頭,在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刻,參議員們很尷尬。
生:在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的那一刻,參議員們很尷尬。在林肯演講之前,有個傲慢的參議員想羞辱他,可是聽了林肯感人肺腑的演說,所有的嘲笑聲都變成了贊嘆的掌聲。
師:以后我們在讀課文時,也應該學會尋找課文的線索,這樣,對概括課文內容、理解課文內容都有很大的幫助。其實,林肯還有許多優秀品質,課后大家收集有關他的故事去讀一讀,爭取對林肯有更全面的了解。
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3
師:在講課文之前,老師先來講個小故事,想不想聽?
生:想
師:以前,有一位總統他正在擦他自己的皮鞋,這時一位外國外交官向他走來,看見了,那位外交官便暗含譏諷地說:“總統先生,您竟然擦自己的鞋子?”這位總統聽了以后,不動聲色地說:“是啊,我是經常擦自己的鞋子,那么請問您經常擦誰的鞋子?”
(生笑)
師:同學們覺得這位總統怎么樣?
生a:這位總統很機智
生b:他很幽默
生c:這位總統真了不起,以出人意料的話語還擊了對方,讓對方自討苦吃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知道這位總統是誰嗎?
生:林肯
師:是的,他就是美國的第16任總統——林肯
(板書“林肯”)
師:你們知道林肯的父親是做什么工作的嗎?
生:是一個鞋匠
師:而且林肯說他自己永遠是——
生:鞋匠的兒子
(板書課題“鞋匠的兒子”)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就是這位機智、幽默、了不起的總統,在他剛剛當選總統的那一刻,同樣遭到了對手的諷刺和嘲笑,然而,他是怎樣面對這一切的,他生氣了嗎?發火了嗎?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然后回答我的問題
(生讀文約5分鐘)
師:先告訴老師,林肯面對對方的挑釁,是怎樣表現的?
生a:他原諒了對方
生b:林肯先生真棒,說了幾句話,反而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
生c:林肯先生講了幾段話后,得到了大家的掌聲
師:看來同學們課文讀得都非常仔細,那有誰愿意站起來給大家讀第一自然段
(生舉手后,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師:這位同學讀得真好,聲音響亮,普通話也很標準,讀書就應該像這樣讀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在第一自然段當中,有一個詞語“尷尬”
生:看到了
師:誰能說一說“尷尬”這個詞語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生:這兩個字都是半包圍結構,而且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尤”字少一點,千萬不能寫成了“九”字
師:很好
(板書:“尷尬”)
師:那又有誰知道“尷尬”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我們一般在什么情況下會感到“尷尬”呢?
師:老師曾經就遇到過一次,想聽嗎?
生:想
師:有一次我在商場里買褲子,挑了好久,好不容易選中了一條自己合適的,就讓人家營業員小姐拿給我試穿一下,哪知人家營業員小姐笑瞇瞇地對我說:“對不起先生,你挑中的這條褲子是女式的。”
(生笑)
師:別提當時我有多“尷尬”了,我相信同學們在生活中一定也曾經遇到過“尷尬”的事情,誰愿意講給我們大家聽一聽?
生: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看見前面有一個人從背后看上去特別像我的爸爸,我當時太激動了,因為爸爸好久沒有回來了,就飛快地跑過去并且叫了一聲“爸爸”,可是當那個人把臉轉過來時,我嚇了一跳,根本不是我的爸爸,我當時臉都紅了,我想這應該是比較令人“尷尬”的吧
(生笑)
師:由此看來,通常我們在認錯人,說錯話,或者做錯事的時候,會讓人感到“尷尬”,我想,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應該知道了吧,誰來說一說?
生a:“尷尬”應該就是有點難堪,不自然
生b:我覺得是左右為難,很沒面子
師:同學們說的都是對的,“尷尬”時就是這樣
師:那為什么林肯當選總統,首次在參議院進行演講,參議員們會感到“尷尬”?
生a:因為林肯的父親是一個很普通的鞋匠
生b:他們現在剛當選的總統居然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生c:這些議員們沒有競爭過林肯,讓一個普通的鞋匠的兒子成為他們的總統,他們覺得臉上很沒有面子
師:對,因為在那些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參議員看來,做總統的應該來自于他們這些上流社會的、優越的人,而不應該是出身卑微的人。他們從未想過現在要面對的總統居然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讓一個鞋匠的兒子爬到他們的頭上,成為他們的總統,這讓他們感到——
生:“尷尬”
師:同學們想想,這些參議員,此時他們的心里能平衡嗎?能高興嗎?能服氣嗎?
生:不能
師:于是,就有參議員想要在林肯演說之前——
生:“羞辱”他。
(板書:“羞辱”)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參議員是怎樣羞辱林肯的?誰來讀 ?
(生舉手后,指名讀參議員的話)
生:“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師:同學們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好
師:可是老師覺得他還沒有把那種傲慢和無禮的語氣讀出來,誰再來試一試,注意在讀的時候語速不要太快,另外“鞋匠”這個詞可以語調拖長一點
(再指名讀)
師:這次就讀出點味道出來了
師:你們覺得這句話,除了有一種傲慢、無禮的語氣,還有怎樣的語氣?
生a:諷刺、嘲笑
生b:蔑視、瞧不起
師:言下之意就是說,林肯先生你——
生:根本不配當我們的總統
師:這時,其他的參議員聽了這話之后態度如何?文中有一句話寫得很清楚,我們同學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遍
生:“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為自己雖然不能打敗林肯但能羞辱他而開懷不已。”
(板書:“大笑”)
師:等到大家的笑聲都停止后,林肯說了什么?請同學們齊讀林肯先生說的第一段話
(出示課件第一段)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師:告訴老師,總共幾句話?
生:4句話
師:這4句話里面又有幾個“永遠”
生:三個“永遠”
師:在這4句話當中,哪一句話或者哪一個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自己先把它在書上圈出來,再說一說你從中讀出了什么?
(生思考片刻后舉手,師指名)
生a:從第一句話當中的“感激”這個詞語我讀出了林肯先生的寬容大度,對方在羞辱他,他不但沒有發火,反而非常感激對方使自己想起已經去世的父親
師:“寬容大度”這個詞語用得非常好
(板書:“寬容”)
生b:從第3句話當中的兩個“永遠”我讀出了林肯永遠為自己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而自豪
生c:從最后一個“永遠”我讀出了林肯對父親的尊敬和崇拜
生d:通過讀這4句話,我覺得林肯先生很有智慧,他不動聲色的話語卻巧妙地回擊了對方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那能不能再通過朗讀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呢?
(生齊讀)
師:當林肯講了這幾句話之后,整個參議院是陷入了——
生:一片靜默
(板書:“靜默”)
師:在一片靜默聲中,林肯又說了這樣幾句話
(出示課件第二段):“就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這一段話林肯是對誰說的?
生: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的
師:他說這一段話的目的是什么?
生a:以父親為這位傲慢的參議員的家人做鞋子為例,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幫助與合作是多么重要
生b:同時也告訴那個傲慢的參議員,上流社會沒什么可優越的,生活上同樣離不開普通的勞動者
生c:從“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這句話可以看出林肯是個很謙虛的人,
他貴為一個總統,居然愿意幫下屬修鞋子
師:“謙虛”這個詞用得還不錯,有沒有比這個詞語更合適的?
生:謙遜
師:很好
(板書:“謙遜”)
生d:從“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這句話我讀出了林肯從小就很勤勞、簡樸
師:是的,如果說林肯的第一段話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寬容的話,那么第二段則讓我們感受到了他態度的謙遜和不卑不亢。他從來不以自己是個總統而妄自尊大,也從不因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而妄自菲薄。
師:接下來,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了什么?同學們齊讀
(出示課件第三段),“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和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師:再說說你的讀書體會
生a:從第一句話我仍然讀出了林肯先生為人很謙遜
生b:從“我無法像我父親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這句話可以看出林肯對父親的深深景仰和崇拜,父親作為一名鞋匠,手藝是那么高超精湛,無人能比
生c:他自己雖然是一位總統,但也無法像父親那么偉大,更加說明了父親的不平凡
師:同學們說得真棒,這時參議員們的態度又有了怎樣的變化?
生: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了贊嘆的掌聲
(板書:“贊嘆”)
師:為什么態度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生a:林肯先生的語言雖然樸實,但包含深情,打動了其他議員
生b:林肯發自內心的對父親的尊敬和愛戴打動了其他人,所以贏得了掌聲
師: 對,林肯正是憑借著自己寬廣的胸懷、為人謙遜以及對父親真誠地發自內心的尊敬、崇拜和愛戴打動了在場所有的議員們,讓他們的態度從排斥變為擁護,由尷尬變為贊嘆
(板書:“參議員”)
師:同學們再有感情地把這三段話合起來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其實,令人敬佩的不僅僅是林肯的個人魅力,更重要的是他為國家作了很大的貢獻,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讀文)
(出示課件)“一個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這個房子塌下去 ”,“我所希望的是它結束分裂,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師:在林肯就任美國的第16任總統不久,南方的一些州竟發動了分裂國家的戰爭,林肯先生堅決反對國家分裂,他曾經在一次演說中強調——
生:“一個裂開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這個房子塌下去 ”,“我所希望的是它結束分裂,它應該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
師:你們知道嗎 ,“裂開的房子”就是指當時美國正處于南北戰爭的時期,南方和北方正在打仗,由南方的奴隸主們先發動的,而“一個完整的整體”便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林肯的這句話不僅表達了北方人民的要求,同時也反映了全國人民希望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師:從林肯的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
生a:我讀出了林肯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鮮明態度
生b:我讀出了林肯對人民的關愛,他反對戰爭,希望和平,因為戰爭會給人民帶來傷害
生c:林肯先生很愛自己的祖國
師:同學們說的真棒,就是這么一個鞋匠的兒子,用他的智慧,高尚的人格和偉大的成就,讓他成為了美國歷史上——
生: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板書“美國歷史上最有作為的總統之一”)
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4
一、預習匯報,質疑問難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鞋匠的兒子指的是誰?對他,你有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生:鞋匠的兒子指的是林肯,做總統前他曾經做過鞋匠、郵遞員、伐木工人、水手。
師:噢,你知道了林肯以前從事過這么多職業,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是讀《主題學習叢書》知道的。
師(微笑):多看課外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還有誰了解林肯生平?
生:林肯,1809年2月出生, 1865年4月去世,他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是被人刺死的。
生:我從網上查到,馬克思稱林肯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師:呵呵,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不少!上網查詢,請教別人,看課外書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走近這位鞋匠的兒子,相信大家對他會有一個深入地了解。
師:根據以前掌握的學習方法,誰知道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應該討論哪幾個問題?
生: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學習寫人的文章,我們要討論三個問題,一是文章寫了林肯的什么事,二是從事中體會林肯是個怎樣的人,三是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點評:好課的開頭是:一、輕言巧放發言權,在學生的闡述中縮短師生的距離感;二、“溫故”為“新授”鋪墊;三、直奔主題卻不突兀;四、明確目標,以求“魚”、“漁”同授。畢老師這節課的開頭看似平淡,卻切合了“好課”開頭的要義:親切的交談,讓學生展示,課內外一線暗牽;簡單的詢問,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直奔中心問題——學習寫人的方法;聽課的老師還能聽出弦外音:這個班級的孩子訓練有素,老師平時教得肯定很扎實。一節課,見證的絕不是當時的技巧,背景知識靠的是日常功。
師:你記得很扎實,說得也清楚。(師板書:事、怎樣的人、寫法)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寫了什么事?
生:文章寫了林肯上臺演講前,受到了參議員的侮辱和嘲笑,隨后他用動人的演說使參議員由嘲笑變成贊嘆。
生:我有補充,還有他當了總統后,反對國家分裂,維護了國家統一。
(師板書:上臺演講、維護統一。)
師:你們太聰明了!很快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住了。在預習中,你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點評:小結既能點睛,又能搭橋,過渡得很自然。課堂是否干凈,常常體現在這樣的過渡性細節中。教師的語言精煉,傳遞給學生的課堂思路自然是清晰可感的。畢老師的話鋒很分明,學生的思維自然活躍。
生:為什么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參議員們就感到尷尬?
師:誰能幫他解答這個疑問?
生:因為參議員們都出身名門望族,自認為地位優越,而林肯是鞋匠的兒子,地位低下,反而當選了總統,所以他們感到尷尬。
師:你很會讀書,能夠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當時美國等級制度森嚴,在林肯之前歷屆總統不是出身于大種植園主家庭,就是大資本家的后代,林肯這樣一個平民的兒子居然能成為總統,參議員們是接受不了的。同學們,學貴有疑,誰還有問題?
生:林肯演講前和演講后,議員們的態度為什么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
生:前面一個同學說馬克思稱他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馬克思為什么給他這么高的評價?
師:這兩個問題很有價值,要想解決它們,必須再來細讀課文。(師把學生疑問板書在黑板一角)
點評:
置疑、反饋是教學的常用法。由于學生的疑點散亂紛雜,指教者常常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大忌。畢老師卻能把學生的置疑爬梳篩選,以板書的形式明示,為解讀文章找到最合適的豁口,避免了低層次的討論。
三、品詞析句,走近林肯
1.真情對話,感悟平等
師:(出示: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同學們,言為心聲,仔細讀讀他演講時說的第一段話,從他的話語中,你能讀出點什么?
生:我讀懂了林肯非常偉大,有一顆寬容的心。因為他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本來參議員是在嘲笑他,而他沒有生氣,反而對他表示感謝。
師:林肯確實有一顆博大寬容的心,并且你也能找到句子來談理解過程,很好。在這兒,參議員的“忠告”指的是什么?
生:“忠告”指的是希望林肯記住,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
師:在參議員眼中,“鞋匠的兒子”意味著什么?
生:沒有地位,身份低下,沒有資格與他們坐在一起,更不用說做總統了。
生:在參議員眼中這是一種恥辱,這是參議員們嘲笑和羞辱林肯的原因。
師:但林肯卻說“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從中你看出了什么?聯系上下文再想一想。
生:林肯以鞋匠的兒子為榮,他覺得父親是鞋匠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反而為他的父親感到自豪。
師:談得好,在林肯眼里,做鞋匠和做總統同樣偉大,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這句話中連用了三個“永遠”,如果我把這三個詞去掉,比比看,會有什么不同?
(出示去掉“永遠”一詞的句子,再出示帶有“永遠”一詞的句子,讓學生反復讀,比較不同。)
生:如果去掉這些詞,感覺林肯的話有些平淡,加上三個“永遠”,覺得語氣更誠懇,更能打動人。
生:帶著三個“永遠”,說明林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且發誓終生做平民的兒子,也要像他父親做鞋一樣做好總統。
師:對,加上這些詞更表明了林肯的一種態度:平民百姓照樣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業。(板書:平等尊重)
師:面對著參議員的羞辱與嘲笑,你認為林肯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說?
(出示:林肯( )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生:我認為是平靜地說,因為他沒有絲毫的生氣。
生:我認為應該是鎮定自若地說,表現得不慌不忙。
生:我認為應該是自豪地說。
生:應該是義正辭嚴地說。
……
點評:
這一部分是師生、生生及文本對話的重要環節。對話是否成功,關鍵看教師本身對文本細讀后會拋出怎樣的話題。畢老師在這一環中的設計很精當,,扣住“鞋匠的兒子”與“總統”、議員的“忠告”與“羞辱”“大笑”、林肯的三個“永遠”,突顯矛盾的基點,直接讓焦點明朗化.再從文字的層面出發,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悄然地潛入字里行間的靈魂處.學生在讀讀儀議間水到渠成地復活了“議員”與“林肯”的形象。文字,因而有了溫度。
鞋匠的兒子教學實錄 篇5
一、經典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是個好日子,有來自全省的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塊兒學習,大家一定感到很高興,想一想,哪一句話最能代表我們的心聲?
生(齊):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師:孔子的這句話用在這兒最恰當不過了。這學期我們積累了《論語》精選50則,現在讓我們一起背誦“為人篇”好不好?
(生齊背誦: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師:俗話說“半部論語治天下”,這些至理名言將是陪伴你們一生的財富。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板書:鞋匠的兒子)
二、預習匯報,質疑問難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鞋匠的兒子指的是誰?對他,你有哪些了解?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
生:鞋匠的兒子指的是林肯,做總統前他曾經做過鞋匠、郵遞員、伐木工人、水手。
師:噢,你知道了林肯以前從事過這么多職業,你是從哪兒知道的?
生:我是讀《主題學習叢書》知道的。
師(微笑):多看課外書確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有知道林肯生平的嗎?
生:林肯,1809年2月出生, 1865年4月去世,他是美國第十六任總統。他是被人刺死的。
生:我從網上查到,馬克思稱林肯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
師:呵呵,同學們的學習途徑可真不少!上網查詢,請教別人,看課外書都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來走近這位鞋匠的兒子,相信大家對他會有一個深入地了解。
師:根據以前掌握的學習方法,誰知道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應該學會哪幾個問題?
生: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學習寫人的文章,我們要學會三個問題,一是文章寫了林肯的什么事,二是從事中體會林肯是個怎樣的人,三是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師:你記得很扎實,說得也清楚。(師板書:事、怎樣的人、寫法)快速瀏覽課文,看看文章寫了什么事?
生:文章寫了林肯上臺演講前,受到了參議員的侮辱和嘲笑,隨后他用動人的演說使參議員由嘲笑變成贊嘆。
生:我有補充,還有他當了總統后,反對國家分裂,維護了國家統一。
(師板書:上臺演講、維護統一)
師:你們太聰明了!很快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握住了。在預習中,你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生:為什么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參議員們就感到尷尬?
師:誰能幫他解答這個疑問?
生:因為參議員們都出身名門望族,自認為地位優越,而林肯是鞋匠的兒子,地位低下,反而當選了總統。所以他們感到尷尬。
師:你很會讀書,能夠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課文。當時美國等級制度森嚴,在林肯之前歷屆總統不是出身于大種植園主家庭,就是大資本家的后代,林肯這樣一個平民的兒子居然能成為總統,參議員們是接受不了的。同學們,學貴有疑,誰還有問題?
生:林肯演講前和演講后,議員們的態度為什么發生了那么大的變化?
生:前面一個同學說馬克思稱他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馬克思為什么給他這么高的評價?
師:這兩個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再來細讀課文,解決大家的疑問。(師相機把學生疑問板書在黑板一角)
三、品詞析句,走近林肯
1.真情對話,感悟平等
師:(出示:所有的參議員都大笑起來……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同學們,言為心聲,仔細讀讀他演講時說的第一段話,從他的話語中,你能讀出點什么?
生:我讀懂了林肯非常偉大,有一顆寬容的心。因為他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本來參議員是在嘲笑他,而他沒有生氣,反而對他表示感謝。
師:林肯確實有一顆博大而寬容的心,并且你也能找到句子來談理解過程,做得很好。在這兒,參議員的“忠告”指的是什么?
生:“忠告”指的是希望林肯記住,他永遠是鞋匠的兒子。
師:在參議員眼中,“鞋匠的兒子”意味著什么?
生:沒有地位,身份低下,沒有資格與他們坐在一起,更不用說做總統了。
生:在參議員眼中這是一種恥辱,這是參議員們嘲笑和羞辱林肯的原因。
師:但林肯卻說“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從中你看出了什么?聯系上下文再想一想。
生:林肯以鞋匠的兒子為榮,他覺得父親是鞋匠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反而為他的父親感到自豪。
師:談得好,在林肯眼里,做鞋匠和做總統同樣偉大,只是分工不同,沒有貴賤之分。這句話中連用了三個“永遠”,如果我把這三個詞去掉,比比看,會有什么不同?(出示去掉“永遠”一詞的句子,再出示帶有“永遠”一詞的句子,讓學生反復讀,比較不同。)
生:如果去掉這些詞,感覺林肯的話有些平淡,加上三個“永遠”,覺得語氣更誠懇,更能打動人。
生:帶著三個“永遠”,說明林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并且發誓終生做平民的兒子,也要像他父親做鞋一樣做好總統。
師:對,加上這些詞更表明了林肯的一種態度:不以地位卑微為恥,反以父親為榮,平民百姓照樣可以做出偉大的事業。(板書:平等尊重)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面對著參議員的羞辱與嘲笑,你認為林肯會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說?(出示:林肯( )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么好。”)
生:我認為是平靜地說,因為他沒有絲毫的生氣。
生:我認為應該是鎮定自若地說,表現的不慌不忙。
生:我認為應該是自豪地說。
生:應該是義正辭嚴地說。
……(學生發言極其踴躍)
師: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林肯“平靜地說”也好,“自豪地說”也罷,這都是你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請大家來讀這段話,讀出自己的感受。(生試讀,指名讀)
師:讀得太好了,尤其“永遠”“非常感激”讀得比較慢,從你的讀中,我聽出了對社會底層的人發自內心的尊重。還有誰想讀?
(又一生入情入境地讀)
師:你的讀使我看到了林肯那顆真誠的心,因為我看到你的眼角盈滿了淚水。剛才,我們抓住語言文字,聯系上下文,體會到林肯有一顆尊重、熱愛普通勞動者的心。感情朗讀時,大家又讀出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讀得非常棒!接下來,他對傲慢的參議員說,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分別會是什么樣的語氣呢?請大家小組討論一下,他會怎么說。
(投影出示:
參議院陷入一片靜默。林肯轉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 說:“就我所知……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藝術。”
然后他對所有的參議員 說:“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所有的嘲笑聲全都化成贊嘆的掌聲……)
(生馬上投入到小組學習中,熱烈討論起來,師來回巡視,相機指導。四分鐘后,孩子們紛紛舉起了手)
師:現在,多數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誰來談一下你的看法。
生:對傲慢的參議員應該是平等地說,因為林肯的內心里相信人與人是平等的;對所有的參議員是激動地說,因為他說完后流下了眼淚。
師:你的發言有理有據,很好,這是你的觀點。還有誰有不同看法?
生:我認為第一個應該是真誠地說,因為他說的話沒有火藥味,是發自內心的想給參議員修鞋子;第二個也是激動,他想起父親那么偉大,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特別激動。
師(贊許地點頭):說得真好,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僅僅是局限在口頭上,他是言行一致,身體力行。
2.創設情境,體驗偉大
師:同學們,誰想當偉大的林肯,上臺來演講林肯所說的三段話?為了演講成功,自己先練習一下。
(幻燈出示完整的演講內容:林肯說:“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學生認真地練習起來。)
師:誰想到臺前一試?我給他配上音樂。(只有幾個女同學舉手)
師(笑):呵,我看到女林肯舉起手來了,難道沒有男林肯想表現一下嗎?(學生笑,一會兒有幾個男生也舉起了手)
師(邀請一男生):請林肯先生上臺。(生大踏步走上臺去)
師:現在坐著的所有同學就是參議員了,當傲慢的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此時,你們應該怎么樣?
(所有學生把自己當成參議員,哈哈大笑起來。被請上臺的林肯先生在音樂的伴奏下,看著屏幕,加著動作聲情并茂地演講起來。演講結束,臺下同學全都鼓起了掌。)
師(拍著表演學生的肩膀):我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林肯。你的精彩演講,贏得了所有參議員的掌聲,將來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演講家。(然后師把目光轉向坐著的同學)請問參議員們,你們為什么鼓掌?
生:我被林肯真誠的心和寬容的態度打動了。
生:我被他對生活在社會底層人的尊重,以及對父親的熱愛打動了。
生:我被背景音樂感動了。(全場哈哈大笑)
師:看來,林肯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參議員,也征服了我和所有的同學們。
3.巧抓聯系,升華情感
師:“上臺演講”這件事,大家理解得很好!“維護國家統一”一事,你對林肯又有了哪些了解?書上介紹的較略,老師給大家補充了一份材料。(每個學生一份補充的材料:拍賣黑奴及南北戰爭的簡單介紹。學生對照著課文和材料自主學習)
師:對林肯又有了哪些了解?
生:林肯非常勇敢,為了解放黑奴,實現人權平等,犧牲了寶貴的生命。
生:他熱愛國家,反對國家分裂。
師:大家談得都很到位,對林肯的認識也更全面了。可是我有一個問題沒有讀懂:這篇文章寫了林肯“上臺演講”和“維護國家統一”兩件事,這兩件事之間有什么聯系嗎?(生思考)
生:這兩件事,相同之處都體現了他對下層人民的尊重,對平等社會的追求。
生:第一件事能看出他對生活在底層社會的人們發自內心的熱愛;第二件事,他用最大努力解放黑奴,實現了人與人之前的平等。
師:謝謝同學們!現在我懂了,原來上臺演講寫出了林肯內心深處對底層人民的尊重和熱愛,所以南北戰爭爆發時,他才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解放黑奴,維護國家統一。
師:課文學到這兒,如果讓你用一句話來評價林肯,你會怎么說?
生:林肯是一個愛國愛民的人。
師:你概括得真好!“愛國愛民”,這看似平平常常的四個字,正顯示出林肯的偉大之處。
生:林肯是一個待人真誠,一視同仁的人。
師:這正是林肯人格的魅力所在,從你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你也是一個真誠的孩子。
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更是一個偉大的總統,是我心中的英雄。
師:在你的心中,林肯成了一座豐碑。同學們,在學習課文之前有同學提出疑問,為什么馬克思說他是全世界的一位英雄,你們的理解就是最好的答案。在林肯紀念館的墻壁上有這樣一段話,一起來讀:
(出示:對任何人不懷惡意;對一切人寬大仁愛;堅持正義,因為上帝使我們懂得正義;讓我們繼續努力去完成我們正在從事的事業,包扎我們國家的傷口。)(學生齊讀,積累)
四、課后拓展,閱讀延伸
師:(出示博客網址)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走近林肯,他那悲天憫人的平民情懷,寬容博大的領袖胸襟,愛國愛民的英雄壯舉,深深打動了我們的心。你想進一步了解這個偉大的人嗎?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到老師的博客上瀏覽關于林肯更多的資料和故事,也可以暢所欲言,在老師的博客上留下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一同探討,好嗎?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