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通用5篇)
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含糊”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和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借助語言文字感受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難點:理解 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學習過程:
一、初讀課文。
1、看了課題,我想知道
2、讀第一遍課文,推薦生字詞。
3、本文是回憶錄,作者采用第 人稱的敘述方式回憶了
4、讀了課文,我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5、默讀課文,除開頭外,文章按 順序寫了 被捕前 、 、 、
和 這四件事。從文章中我看到了一個 的李大釗。
二、質疑自探,合作交流
1、父親為什么而忙碌?
2、填空:被捕前的父親是一位( )的革命者。
被捕時的父親是一位( )的革命者。
法庭上的父親是一位( )的革命者。
3、讀到課文結尾處,再次出現了“4月28日”,我找到了與結尾相照應的句子是
4、文章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我是這樣理解的:
a、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面對親人的哭喊,李大釗只是
“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原因是“ ”,這力量就是 。正因為他 ,所以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坦然自若;正因為他 ,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喊聲、哭聲而憂傷。相反地,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b、我還能用這樣的方法理解其他的句子,如:a、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這一次不知道為什么,父親竟這樣含糊地回答我。
(1)李大釗在孩子眼里是個怎樣的父親?
(2)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3)這里我們體會到了什么?
c、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他的朋友勸他離開北京,母親也幾次勸他。父親堅決地對母親說:“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母親只好不再說什么了。
(1)讀讀李大釗的話,應該用怎樣的語氣去讀呢?( )你從哪品味出來的
(2)從中可以知道父親是個怎樣的人?
三、展示:
四、課堂檢測
學完課文后,我想對先烈說:
我想對同學說:
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 篇2
一、預習檢驗,我來奪冠
1、看拼音寫詞語。
shūjíkǒngbùchōutìmóɡuǐ
yánjùnjiùjiujīwōkǔxínɡ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地問的槍聲
地回答的匪徒
地跳動的眼光
地握著的力量
二、美文美讀,由我做主
1、開火車朗讀課文。
2、互相評議、挑戰。
三、入情入境,心心相印
1、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分段解讀文本: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
3、重點字詞句解讀:
邊讀邊畫,畫出文中描寫李大釗神情、神態的句子。(交流)
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不慌不忙)
父親保持者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相機標出文章的順序(被捕前被捕時審問時被害后)
自己讀讀這幾個句子,李大釗給你留下來什么印象?
四、感悟品評,魅力無窮
品評一: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
1、給“慈祥”換個詞語,(和藹),你從哪里看出他的慈祥、和藹?
2、父親既不罵又不打,那么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
3、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作者發現父親許多方面的舉動很異常?
(回來很晚,早上出去很早;整理燒書籍)
4、從李大釗的這些舉動來看,據你觀察,可能發生來什么情況?
(發現風聲緊了抓共產黨)
5、介紹背景,當時中國軍閥割據,北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在帝國主義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產黨人。(插入李大釗的介紹。)
6、可作者當時還小,沒有發覺,作者奇怪父親的做法,問父親……
5、父親確含糊的回答——真的是不要了嗎?為什么要燒掉呢?那他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呢?讀這句話。
6、對話讀。
品評二: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1、讀第二句話,父親認為現在是什么時候?讀后面兩句話。
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來告訴他,現在是什么時候了——
3、父親知道我們所說的危險嗎?(知道)可他確不愿意離開,你來讀整句話。
4、注意父親說這句話時的語氣啊?堅決,你把這種堅決地語氣讀出來。
5、給堅決換個意思相近的詞。(斬釘截鐵堅定)讀。
6、他認為越危險的時候越要留下來,對黨組織負責,不讓更多的同志犧牲,保全黨組織。
7、他身邊的戰友肯定在勸說他,你來勸勸他。可父親還是——
8、你是他的妻子,三個孩子的母親,為了家庭,你再來勸勸他。——
然而父親還是繼續留在北京,而且還那么堅定,讓我們再讀這句話。
這樣的一位革命戰士,深深的打動了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出示:
多么_____的革命戰士啊!在最危險的時候,你毅然放棄了__________,依然選擇了___________
帶著對李大釗的崇敬之情讀第7自然段父親的講話。
過渡:危險真的到來了,4月6日的早晨,憲兵帶著閻振三來了。當父親被捕的時候,
品評三: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從被捕時李大釗那慣有的嚴峻態度中,你讀懂了什么?
可以體會到“父親”在殘暴敵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嚴。
五、仿寫練筆,隨心所欲
1、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與最后兩個自然段,看看它們有什么聯系?(前后照應)找出文章中前后照應的句子。
2、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如果讓你在網上悼念的地方,寫下一段悼念李大釗的留言,你會寫些什么呢?學生自由小練筆,最好運用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六、你爭我辯,快樂無限
1、展示成果,構建高地:展示收獲(隨機點每組的某號)
2、激情回放,總結升華:展示組組長總結。
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 篇3
學習目標:
1.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了解李大釗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使學生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2.體會本課前后照應的寫法以及這種寫法的好處。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重點:了解李大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品質。
學習難點: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知識鏈接:李大釗,河北省樂亭縣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后,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斗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后,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導學提綱:
1、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分段解讀文本: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
3、重點字詞句解讀:
邊讀邊畫,畫出文中描寫李大釗神情、神態的句子。(交流)
①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
②父親保持者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
③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
④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4、相機標出文章的順序(被捕前 被捕時 審問時 被害后),自己讀讀這幾個句子,李大釗給你留下來什么印象?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驗,我來奪冠
1、看拼音寫詞語。
shū jí kǒng bù chōu tì mó ɡuǐ
( ) ( ) ( ) ( )
yán jùn jiù jiu jī wō kǔ xínɡ
( ) ( ) ( ) (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地問 ( )的槍聲
( )地回答 ( )的匪徒
( )地跳動 ( )的眼光
( )地握著 ( )的力量
二、美文美讀,由我做主
1、開火車朗讀課文。
2、互相評議、挑戰。
三、入情入境,心心相印
1、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分段解讀文本: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
3、重點字詞句解讀:
4、相機標出文章的順序(被捕前 被捕時 審問時 被害后),自己讀讀這幾個句子,李大釗給你留下來什么印象?
四、感悟品評,魅力無窮
品評一: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
品評二: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過渡:危險真的到來了,4月6日的早晨,憲兵帶著閻振三來了。當父親被捕的時候,
品評三: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從被捕時李大釗那慣有的嚴峻態度中,你讀懂了什么?
可以體會到“父親”在殘暴敵人面前,保持革命者的尊嚴。
五、仿寫練筆,隨心所欲
1、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與最后兩個自然段,看看它們有什么聯系?(前后照應)找出文章中前后照應的句子。
2、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如果讓你在網上悼念的地方,寫下一段悼念李大釗的留言,你會寫些什么呢? 學生自由小練筆,最好運用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六、你爭我辯,快樂無限
1、展示成果,構建高地:展示收獲(隨機點每組的某號)
2、激情回放,總結升華:展示組組長總結。
板書: 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被捕時————審問時————被害后
燒掉書籍、文件 處變不驚 沉著冷靜 全家無比悲痛
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 篇4
預習作業:
1、看拼音寫詞語。
shūjí kǒng bù chōu tì móɡuǐ
( ) ( ) ( ) ( )
yán jùn jiùjiu jīwō kǔxínɡ
( ) ( ) ( ) ( )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地問的槍聲
地回答的匪徒
地跳動的眼光
地握著的力量
探究作業:
一、入情入境,心心相印
1、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分段解讀文本:文章分幾部分,每部分寫了什么?
3、重點字詞句解讀:
邊讀邊畫,畫出文中描寫李大釗神情、神態的句子。(交流)
說一說李大釗給你留下來什么印象?
二、感悟品評,魅力無窮
品評一:父親是很慈祥的,從來沒罵過我們,更沒打過我們。我總愛向父親問許多幼稚可笑的問題。他不論多忙,對我的問題總是很感興趣,總是耐心地講給我聽。
品評二: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
1、帶著閻振三來了。當父親被捕的時候,
品評三: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沒有向他們講任何道理。因為他明白,對他們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拓展延伸:
仿寫練筆,隨心所欲
1、讀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與最后兩個自然段,看看它們有什么聯系?(前后照應)找出文章中前后照應的句子。
2、馬上就到清明節了,如果讓你在網上悼念的地方,寫下一段悼念李大釗的留言,你會寫些什么呢?學生自由小練筆,最好運用前后照應的寫作手法。
十六年前的回憶導學案 篇5
教材解析: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面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學情分析:對于李大釗,部分學生有所了解。學習本文,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并適當展開討論,使學生深入體會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學習目標:
1.讀讀記記“含糊、尖銳、僻靜、恐怖、粗暴、憲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李大釗在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后與敵人作斗爭的事跡,從中受到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4.領悟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了解李大釗同志被害的過程,感受李大釗的高貴品質。
學習難點:對本課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理解。
學習準備:課前搜集、查閱資料,了解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
學習時數:3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大致理清寫作思路。
學習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介紹李大釗的生平及作者。(讓學生用搜集到的材料進行交流,教師進行補充)
二、學生初讀課文,完成以下提出學習要求:
(1)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自學生字,理解詞意。提出不懂不理解的詞句。
(2)思考:作者回憶了16年前發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三、給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自由學習。
四、展示與交流
(1)讀準字音
(2)認清字形
(3)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班內同學互相解決,教師適時指導。
(4)集體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①被捕前(第2---7自然段)②被捕時(第8---17自然段)③在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④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
五、課堂作業
(1)讀詞語,注意下列帶點的字的讀音與寫法。
含糊尖銳僻靜恐怖粗暴制服憲兵魔鬼肥胖苦刑殘暴匪徒拘留窩頭姥爺。
(2)辨析每組字的字音、字形,并組詞。
銳刑徒幻祥
悅形陡幼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文章的重點詞句,體會李大釗具有什么樣的精神。
學習過程:
一、聽寫詞語,對照課文檢查改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重點讀一讀描寫李大釗的語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詞語勾畫出來,談談體會。
2.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三、學生自由學習(小組討論交流)
四、展示交流,拓展思維。
被捕前:不顧局勢嚴重,堅決留在北京。
①局勢嚴重:從父親早出晚歸,張作霖派人檢查,燒了一些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捕等可以感受到。
②從第7自然段父親的兩個反問句體會父親不顧朋友和母親的勸說的含義。
③從父親的話,從中看出李大釗是一個對革命高度負責任的品質
④感情朗讀.
被捕時:與敵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①學生讀出李大釗和敵人形成鮮明對比的詞語或句子。
②從神態、動作的描寫上來體會李大釗英勇無畏的精神。
李大釗敵人
不慌不忙尖銳的槍聲,紛亂的喊叫
慣有的嚴峻態度粗暴的吼叫
沒有講任何理由滿臉橫肉、冷笑著
鎮定從容大義凜然殘暴
③分角色朗讀“被捕時”的描寫,讀出李大釗的英勇無畏和敵人的兇狠殘暴。
法庭上:李大釗從容不迫、鎮定自如地與敵人斗爭。
“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
①請同學讀一讀,并說說讀后的體會。這偉大的力量是什么,說明了什么,表現在什么地方?
②有感情地讀這部分。自由讀、大聲朗讀、指名學生讀。
被害后:李大釗被害后一家人沉痛的心情。
①指導學生朗讀:朗讀的基調應該是悲痛的,語氣要低沉些,語速要適中。讀出李大釗被害后,全家人沉痛的心情。
②自由讀,指名讀。
③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五、課堂作業:課文按時間順序寫了、四件事。從中可以看出李大釗是一個的人。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1.領悟文中使用了什么表達方法
2.總結全文,從中受到怎樣的革命傳統教育。
學習過程:
一、檢查朗讀,體會感情。
二、提出學習要求:
領悟表達方法。
1.作者在描寫李大釗同志被捕前、被捕時用了對比的方法,找出句子讀一讀,體會一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嗎?
(1)父親整理書籍文件對我的提問是含糊地回答。平時,父親對我的提問總是感興趣,耐心地講給我聽。
(2)父親被捕時我的恐懼心情,而父親沉著、平和。
(3)父親被捕時與敵人形成鮮明對比。
2.讀課文中的第一節和課文的最后兩節,你發現了什么?這是用了怎樣的寫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學生自由學習(包括小組討論)
4.展示交流:
①首尾呼應的寫法
②這樣寫更加突出了作者對父親被害的事情記憶深刻,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懷念。
三、學習課文,談感受。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了解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2.學生結合自己的準備,進行自由發言。
四、閱讀拓展
你讀過哪些革命題材的詩歌和文章或英雄人物的故事,受到了什么啟發?
課堂作業:
第一自然段與最后兩自然段有的關系。
板書設計:
十六年前的回憶
被捕前形勢嚴峻工作緊張
被捕時不慌不忙態度嚴峻
法庭上平靜慈祥安定沉著
被害后傷心過度記住日子
(李大釗:忠于革命事業,堅貞不屈的品格)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