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課前準備:收集一些臉譜的圖片,讓學生穿上最漂亮的服裝回校,作為欣賞內容的補充。
教學過程:
一、奇妙有趣的臉譜欣賞:
1、引入提問:你看過電視劇《包青天》和《西游記》嗎?包拯、孫悟空的臉型是怎樣的?教師出示“花臉劇照”。
2、指導欣賞臉譜:
(1)講解什么叫“臉譜”。
(2)重點欣賞紅、黑、白的臉譜。教師簡要地分別講述關公、包公、曹操的故事,指導學生從臉譜的五官、圖案、顏色等幾方面聯系他們的性格,理解舞臺扮相在臉面化裝的藝術魅力。
3、小結:舞臺藝術是綜合藝術,其中化裝、道具、背景、服裝等都與美術有重要關系!澳樧V”是對扮演獨特性格人物的男演員臉面化裝的程式!澳樧V程式”即是用美術的手段塑造特異性格的人物。
二、美的服裝欣賞:
1、理解課文。
2、服裝形式美的欣賞。
(1)觀賞課本中的校服。
(2)請穿著款式美的同學到講臺上展示。
(3)漫談:讓學生說說觀賞后的感覺。
(4)小結:服裝設計是實用美術范疇。
(5)指導學生欣賞課本圖例中“我國少數民族服飾”
三、總結:
工藝美術與人們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密切關系。它分為實用與觀賞兩大類。
課 題:面具(制作) 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懂得面具是用圖案、色彩對臉部、五官作裝飾造型,學習用對印法制作面具。
課前準備:1、教師備示范用品。
2、學生備水粉畫用品。
教學過程:
一、檢查學習用品準備情況。
二、新課:
1、學生自讀課文。
2、提問:你覺得面具有趣嗎?為什么?
3、講解少數民族藝人在制作面具時的圖片內容。
4、指導學生欣賞“學生作品”,加深理解裝飾造型的方法。
三、講解對印法的特點和制作步驟:
1、特點:
(1) 對印法適用于對稱紋樣的制作。
(2) 畫稿及涂色只需畫一半。
(3) 涂色時用色要飽和而濃烈。
(4) 有些線和點可直接將軟管顏料擠到紙上。
(5) 大色塊上的點或線應等色塊顏色大致干了之后才加印上去。
(6) 對印時色塊印得不滿意可重印多次,直至達到滿意效果為止。
2、對印法步驟(按課本要求)。
四、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設計制作一件有特色的面具。
五、講評:
以小組為單位,戴上自制的面具玩游戲。
課 題 蔬菜(記憶畫)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向學生簡單價紹我國傳統戲曲藝術,鼓勵學生畫出自己記憶中最喜歡的戲曲人物。
教學重點: 描繪戲曲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細致地表現出服飾和臉譜。
教學難點: 不能臨摹書本照片,要通過回憶畫出來。
課前準備: 圖片資料、范畫。
教學過程:一、欣賞引入:出示古典戲曲人物及臉譜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二、講新課:
1、向學生簡介介紹不同角色(生、丑、旦、末等)及其服飾和化裝的特點。我國傳統戲曲是含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因素的綜合藝術。京劇分生、丑、旦、末、凈五個行當,他們穿的戲服按人物特點有基本固定的服飾,包括盔、帽、蟒、靠、帔、官衣、褶子、鞋、靴等。大都色彩鮮明,紋色華美,著重裝飾性。對照課本劇照加以解釋。
2、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戲曲人物的動態表情,尤其是眼神。
3、提問學生,要求說出一兩個自己最熟悉、最喜歡的戲曲人物,并講出其服飾特點。
三、學生作業:把自己記憶中最喜歡的戲曲人物畫出來,要畫出戲曲人物穿戴、臉譜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