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五年級上冊:04課 搭架子
[分析]搭架子
一、教材搭架子分析
搭架子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品,如書架、cd架、毛巾架等,其他還有古董架、畫架、建筑架、貨架等類型。 搭架子
本課搭架子立足于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以搭架子為主題,巧妙地運用生活中常見棍、筷子等材料進行搭架子、做果籃的活動。
活動一中還出示了幾個隨意搭成的架子。搭架子有粗棍和麻繩搭成的畫架,造型自然灑脫;也有用樹棍搭成的曬衣服的架子,造型輕松活潑。搭架子這些直觀的圖片能很好地給學生在制作方法上以提示。
搭架子活動二要求制作一個物品籃或者果籃,并固定下來。這兩頁圖例更加的豐富。左上的大圖展現的是幾個學生正在專注地搭造一個果籃,她們的活動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活動二中還展示了5個用筷子和吸管做的果籃與物品籃圖例,根據材料的長短不同和籃子的邊數不同(四邊、六邊或者八邊等),籃子有大有小,這些作品設計制作各有特色,配以與籃子造型顏色和諧的果品,更好地體現了籃子的“實用性”,同時還對學生滲透了構圖的知識。
另外,教材上出示了搭果籃的制作步驟。即邊擺邊黏貼。先擺好四邊形平行的兩邊,再黏貼上另外兩條平行的邊,不斷交叉重疊,向上堆砌,同時,不斷縮小果籃的四邊周圍的寬度,使果籃逐漸變小。最后黏貼上底邊。再將果籃翻過來,就完成了。
由于這一課的制作中要用到黏性很強的502膠,教材中有關于制作工具的提示,尤其是使用502膠的方法介紹。502膠比較特殊,黏性比較重,如果不小心弄到手上會使皮膚之間粘連,要小心使用。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需要用到小刀,教師應提醒他們要注意安全,小心使用,切勿割傷了手。教材中還附有如何用刀切割筷子和如何連接吸管的小提示。
學習屋中主要是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思維從對硬的條狀材料的了解遷移到軟的條狀材料上來,通過幾張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民間編織。其中,四幅圖片中,鞋——草編,豬——棕編,籃子——藤編,鷹——竹編。
總之,通過本課學習,要讓學生了解關于“搭架子”的制作方法,要使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和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要使學生的學習具有趣味性、實用性,從而使學生對美術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掌握用筷子,棍子等材料搭建架子和果籃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培養學生動手制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自己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創造的樂趣。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創造美好生活的欲望。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教學思路
活動一:創設情境——欣賞架子——分析方法——教師示范——自主制作——評價交流。
創設情境:教師可用課件創設一個架子博覽會的情境,整堂課圍繞架子博覽會這一主題開展活動。
欣賞架子:欣賞博覽會上各個展廳的架子,如書架展廳、古董架展廳、鐵架展廳等,讓學生直觀感受欣賞各種不同的架子,了解不同材質、不同造型、不同風格的“架子”,了解各種“架子”在生活中的作用,對“架子”的文化有一定的認識。在欣賞感受的同時,交流暢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然后提出今天的主題,我們也來搭一些架子參加博覽會,創設一個展廳。
分析方法:賞析教材上呈現的架子圖片,想想它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們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和認識架子的材料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