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五年級上冊:10課 演戲
活動一可用flash動畫或木偶人、錄像片等辦法設置情景來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一的學習中,并用cai課件顯示幾個用不同材料搭配制作的小偶人和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自主探究材料的搭配和運用,認識、了解做小偶人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將如何利用準備的材料來做小偶人的哪些部位,并動手做一做,然后通過小組交流,指出其相互之間的優點和不足,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調整完成好作品。
活動二可從欣賞舞臺入手,了解舞臺的基本形狀,小組討論可采用一些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做舞臺,然后欣賞范作,在裝飾形式上教師可讓學生了解方法的多樣性。
活動三可欣賞一些木偶、皮影的資料,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故事的編排中來,小組討論根據各自手中小偶人外形特征編好故事的內容情節,教師以鼓勵為主,創設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快快樂樂地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在小組演出時,其他小組與老師一起做觀眾,最后大家一起討論評價。評價方式可以是:我的創作意圖,我是怎樣來制作小偶人的,我用了些什么方法,你覺得自己的小偶人做得怎樣。
作業要求:活動一:用碎布、手帕、襪子,各種線、繩或糖紙及其他材料,制作成有趣的小偶人。活動二:以小組合作為小偶人設計制作一個舞臺,用繪畫、剪貼的方法來裝飾舞臺。活動三:根據小偶人外形特征確立好角色,編好故事,分組進行表演。
四、教學選擇
本課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師可根據本省、本地區的特點,如有地方特色的小偶人劇都可以用于教學中,使學生能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文化和歷史,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教師還可根據本地情況,有效地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一般可做如下安排:活動一:故事激趣——欣賞引導——創作表現——交流評析;活動二:欣賞認知——討論研究——了解方法——設計表現;活動三:欣賞感受——分組討論——自編故事——表演評價。在材料使用上除了布料、紙、繩等外,有的還可選擇使用草、棕、麻等材料來進行教學。
五、教學建議
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好碎布、繩、襪子、棉花、紙盒、紙等有關材料。
2.制作小偶人時可示范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填充、繞團、捆扎、包扎、編織、折、扭、撕等方法,材料的運用可用cai課件來演示,根據協調有趣的原則讓學生自主搭配,制作出個性獨特的小偶人。
3.活動二舞臺的外形受到限制,但在切挖舞臺的正面時除方形外,還可以是弧形或多邊形,教師應提醒學生在切挖時要注意安全。
4.本課三個活動都可以分組的形式進行,以4~6人為一組,分組后材料可互相利用,這樣學生做出來的小偶人將更加豐富,還可加強學生之間的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
5.活動三故事的編排,學生可根據自己手中小偶人的形象特征來確立角色,編排故事,故事內容要盡可能體現學習生活中的人和事,演出時才可能真實且生動有趣。
[教案]馮瑯、肖華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10課演戲(活動一) 年級 5年級上冊
執教 馮瑯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一、欣賞導 入
1.教師拿自制的小偶人表演。
2.你們在哪里看過這樣的表演?
3.欣賞小偶人表演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