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五年級上冊:01課 哆來咪
三、教學思路
本單元課綜合了音樂美術兩個學科及其多個學習領域,教學應注重感受、體驗基礎上的習得,在繪畫、制作等操作實踐中理解并加以強化。
教學過程可做以下安排:
活動一:欣賞感受——探究質疑——實踐操作——敲奏游戲
課前要布置學生找好七個大小形狀相等的小瓶子,帶來備用。
教學時教師可從聽欣賞音樂進入,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旋律的美感。再出示演奏這段音樂的樂器——編鐘。介紹關于編鐘的知識,欣賞編鐘,接著引導學生尋找發現編鐘為什么會發出漸次變化的音高。
了解了編鐘發出不同音高的秘密后,拿出小瓶子,讓學生敲一敲。聽聽有沒有音高的變化?再讓學生們思考,如何才能使他們敲出的聲音像編鐘一樣有漸次變化的音響效果。
在實踐操作時可以采用兩人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嘗試,反復調整水位實踐操作,直到能敲出音高的漸次變化。再讓學生在七個瓶中加入同等量同色的一點點顏料,看看瓶中的顏色有何變化?接著還可以對瓶子的表面進行簡單適當的裝飾美化,做成一組漂亮的水瓶琴。
最后,學生可用水瓶琴敲擊自己熟悉的簡單音樂,或即興隨意表演。在游戲中同學之間從音高、色彩等方面進行互相評價。
活動二:復習導入——卡片游戲——嘗試繪制——討論分析——欣賞作品——完成作業
回顧上節課做的“水瓶琴”中色彩的變化規律,讓學生了解色彩漸變這一裝飾色彩知識。
出示“紅一黃”、 “黃一綠”、“綠一藍”、 “藍一紅”的四組漸變卡片,每組四張。教師將每組漸變次序打亂,讓學生按漸變規律重新排列。最后教師將黑板上的四組卡片微調,一條美麗的由紅色柔和過渡到黃到綠到藍再到紅的漸變色帶出現,讓學生感受色彩漸變的神奇魅力。
接著對學生進行嘗試調色涂色的小訓練,訓練中應針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解決。
在討論分析這一環節,欣賞書上的范圖并讓學生自己分析小結色彩漸變的規律。
欣賞生活中、美術作品中的色彩漸變,充分感受它給畫面所帶來的光感、起伏感、韻律感。最后完成作業。
活動三:欣賞導入——設計方案——制作完成——欣賞評述
在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欣賞利用漸變原理制作的立體構成作品,感受美術作品中的韻律美。了解曲于形體的逐漸變化和位置的逐漸推移,使立體構成作品產生節奏和韻律感。欣賞后根據自己所帶的材料設計一個方案,可用草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交流設計方案,修改出最佳方案后根據設計草圖制作。制作時首先要剪出或做出漸次變化的形體,然后再采用形體位置的逐漸推移的方法組合成立體造型。
完成作業后展示并講解自己的設計運用思路。
四、教學選擇
如受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找到同樣的瓶子做“水瓶琴”,也可將活動一和活動二合并,教師可利用一排自然課實驗用的試管,做一個小實驗,用做“水瓶琴”方法,將色彩漸變的過程直觀地展示給學生。
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擴充教學內容。如:增添形的漸變構成這一學習內容,作業內容為畫出形的漸次變化的黑白構成圖案。
五、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多為學生提供欣賞的圖片、音樂,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聯想,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