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五年級下冊:09課 編花籃
活動一的教學程序可安排如下:課前準備——復習導入——體驗感受——探究表現——欣賞評價。課前讓學生預先做好12根紙棒或其他類似材料備用。教學時,首先復習“一提一壓”的編織方法,讓學生上臺試做。教師將學生做的平面半成品編織成立體的方形小籃,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學生分組交換觀賞從家中帶來的編織物品,結合教材仔細觀察這些小籃的材料、編織方法、形狀等有什么不同。在充分地體驗感受之后,讓學生自學教材中的編織步驟并動手嘗試,必要時教師可示范。編出底面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側面成形的方法。比如用礦泉水瓶壓住底面,依附著水瓶的形來編側面就容易多了。也可以將底面編成小圓墊,再想辦法編出側面。學生制作探究時教師應及時發現、表揚有創意的方法,不拘于編織常規。欣賞評價應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并引導學生能從各種小花籃的形狀、成形方法、材料等方面的創意進行對比、分析。
活動二的教學程序可安排如下:欣賞激趣——規律探究——創意指導——自主表現——欣賞評析。欣賞課前教師搜集的同種花材的插花圖片,感受不同色彩搭配和造型的插花作品的美感,激發學生的動手欲望。接著教師出示一個花籃和一束花,請學生上臺嘗試插花。在學生不斷的嘗試過程中,認識到花束要呈現出錯落有致的造型才會富有美感,同時發現花泥等材料可以協助固定花枝的造型。分小組交流、分析各自的花籃的造型特征,討論適合選什么花材和哪種插花形式。教師在學生所帶花籃中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擺在一起,師生共同研討插花方案。然后引導學生欣賞教材中的優秀學生作品,開拓思路。在自主表現過程中,小組內花材可以共享。作品完成后,師生共同欣賞、評析學習成果。最后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制作出更美的插花作品。
四、教學選擇
在編織工藝資源豐富的地區,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如可帶領學生參觀、觀摩手工藝人編織制作的過程,或請手工藝人到課堂進行表演。
活動一的難度較大,可將學習目標分解,從易到難,增加課時量。比如三個課時的安排方法:第一課時復習《編紙條》,用紙條編制方形小籃。第二課時用紙棒編制圓形小墊子,第三課時用紙繩等材料編制圓形底小花籃。
五、教學建議
1.課前可安排學生調查菜市場、日雜店、商場等地,了解編織筐籃的使用率、取材、用途、品種等等。
2.根據學生情況,還可考慮用其他替代材料和方法固定花枝。如普通的田泥就能替代花泥,在深花器里放置揉成一團的銅絲,使花枝末端被卡住或在器口支撐幾根小棍,將花枝隔開也能固定花枝。
3.紙繩的做法在四年級上冊第3課《紙品樂陶陶》中已作介紹。在選用彩色紙繩編織小籃時,可預備多種色彩的紙繩,嘗試各種色彩搭配效果。
[教案]魏璇炫老師的教案
課目
第 9 課編花籃 ( 活動一 )
年級
5 年級下冊
執教
魏璇炫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
媒體運用
( 第二課時 ) 回憶導入
1 .欣賞上節課制作的紙條編織的方形小花籃。
2 .展示、欣賞一個圓底小花籃。
3 .出示課題。今天我們要把這種美進行延續和擴展,做一個可愛的圓底的小花籃。
展示編織條作品和小花籃實物。
對比激趣
1 .同時欣賞蜘蛛編網和手工簡易籃筐編織 ( 按書中步驟圖 ) 的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