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3
第十二課 奇妙的點彩畫
一、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接觸點彩畫,知道點彩的繪畫特點及簡單技巧,并用點彩法創作一幅畫。
2.通過思考、比較、欣賞與討論,使學生感知點彩畫的畫面效果,了解點彩畫的原理。
3.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富有創意地學習運用各種繪畫手段,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以及創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色彩是最能打動他們心扉的,也是最能夠引起他們興趣的美術語言之一。點彩是新印象主義以色彩分割原理為依據所采用的一種繪畫表現形式,又被稱為“點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純色點和塊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畫面。教科書中展示了法國新印象主義畫家保羅•西涅克的作品《納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點彩畫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點彩畫的興趣。而且通過學習了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知道點彩的特點及簡單技巧。教材中還列舉了不同種類的色點的效果,提示學生可以根據表現內容的需要運用不同的色點來表現色調,豐富學生的表現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點法創作一幅點彩畫。
難點:能夠使用點彩的方法創作相對完整的作品,豐富表現手段。
三、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水粉畫顏料、大中小號畫筆、調色盤、小水桶、抹布、白紙等。
(教師)課件、學生范作、水粉畫(以及其他繪畫形式的作品)、廣告畫顏料、大中小號畫筆、調色盤、筆洗、抹布、白紙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導入,激發興趣。
(1)欣賞幾幅作品:點彩派畫家的代表作品、中國畫作品、學生作品(蠟筆水彩或水粉風景)。談話:你覺得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點?
提示:在這里欣賞比較的作品數量和形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了解點彩畫的獨特魅力。
(2)討論交流:①仔細觀察保羅•西涅克的作品《納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島的塞納河之春》,這兩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畫有什么不同?②風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歡哪幅畫?(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發現)
(3)學生匯報。
揭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點彩畫”。
(4)教師簡單介紹“點彩派”的來歷和藝術風格。
2.研究方法,師生互動。
(1)教師提問:“你們以前用畫筆點過圖形嗎?你是用什么方法來點的?”
學生上臺演示各種不同的單色點,教師講解畫筆的不同接觸面可以點出不同大小形狀的點。
(2)兩種色點混合法:請學生隨意用兩種顏色的畫筆進行點畫,看看效果怎樣?討論什么樣的兩種顏色來點畫才好看?
(3)多種色點混合:教師參與到活動中,和幾個學生一起合作接力點彩畫游戲,創作出一幅簡單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種色點混合的整個過程。
提示:在學生和教師的互動練習中,建議把點畫得稍大些,點與點之間挨得緊一點。鼓勵學生大膽地隨意點畫,在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
3.小組合作,體驗表現。
出示課件,提供集體創作的建議:
(1)討論表現的主題和色彩主色調。
(2)分工合作,組織點彩繪畫活動。(4人小組合作進行)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提示:在練習中提醒學生點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當,才會有很強的表現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