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3
(2)課件圖示,講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學習陶藝四種手工成型方法。
(1)讓學生通過玩玩泥,提問:怎樣團、挖、捏,搓,壓?怎樣組合成型?盤、拼等。
(2)欣賞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藝作品,讓學生分組探究成型方法。
(3)總結歸納,出示課件圖示錄像,教師演示、操作幾種方法成型。
5.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選擇一種合適的造型方法,集體制作一件陶藝作品。
(1)出示作業要求,選擇泥條或泥片成型方法,激發共同創作愿望。
(2)比一比,看誰泥條搓得粗細均勻、長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勻成型。
(3)大家的泥條或泥片盤、搭起來,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條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醫師共同參與指導。
6.趣味展示學生共同制作作品,集體進行欣賞,共同評價。(可把有電的燈泡放入鏤空的作品中進行展示)
7.總結,拓展學習:欣賞國外的現代陶藝作品,激發熱愛中國傳統陶瓷藝術,但也看到現代陶藝中國與世界的差距。
(建議可上兩課時)
第十五課 中國傳世名作
一、教學目的
欣賞中國傳世名作,通過對名作的欣賞、分析、評述,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中華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無數的傳世名作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藝術財富。通過對中國傳世名作的欣賞與了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學習美術創造的方法,提高藝術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得到熱愛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教材中呈現了中國自唐宋以來的多幅名作,主要為中國畫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一件唐朝的雕刻作品。中國畫的題材涉及人物、山水與花鳥,在表現形式上既有工筆,也有寫意、白描,意在引導學生從多個方面對中國的傳世名作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與認識。每一幅作品都配了相關的文字資料,以提高學生對文字的解讀能力。對于作品,教師要巧妙地創設問題與情景,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展開對名作的賞析活動,從主題到形式、從內容到方法、從美術到人文等,充分地感受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內涵。由于作品較多,教師要善于理清賞析的思路與層次,從多個方面展開有效的欣賞活動,而不要零散地逐一欣賞和分析每一件作品。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理解與感受,教師可結合課本中的作品,適當補充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拓展學生的欣賞層次。鑒于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整個的欣賞活動中教師不要過于單一地采取講解的方法,可以通過嘗試、分析、討論、體驗、對比等多種活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藝術感覺,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相互交流、表達的能力。
2.重點、難點。
重點:在交流與評述中欣賞中國的傳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藝術特點與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內涵。
難點:學生對作品欣賞感受的語言表述,及對作品時代背景的了解。
三、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簡單了解中國傳世名作的情況。
(教師)教學課件的制作。
教學過程
1.引入學習,揭示課題。
(1)教師點擊課件,在古典音樂聲中播放書中的作品,請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思考:這些名作屬于什么藝術形式?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2)多媒體課件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現所有作品排列的畫面,并設置成點哪一幅畫,哪一幅畫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請學生回答交流,教師明確作品的種類、題材、藝術表現形式、學生的藝術感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