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3
4.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1)每一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評、互評作品。
(2)選出典型作業,全班評價,教師小結。
提供評價建議:①表現色點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當。②表現的內容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等。
5.小結談話,課后拓展。
教師小結:今天同學們學會了用色點作畫,使豐富的點變成我們熟悉的形象。今后我們要更加關心身邊的事物,展開豐富的聯想,創造出更多更美的畫面。
6.學生課后收集“點彩畫”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水粉畫顏料、大中小號畫筆、調色盤、小水桶、抹布、白紙等。
(教師)課件、范作、水彩畫(或其他繪畫形式的作品)、水粉畫顏料、大中小號畫筆、調色盤、筆洗、抹布、白紙等。
教學過程
1.欣賞感受,啟發談話。
(1)交流收集的有關點彩畫的資料。
(2)課件展示各種點彩畫的作品,學生欣賞并體會點彩畫的獨特畫面效果。
(3)教師總結:點彩派畫家作畫時,通常將純粹的色彩用小點和塊的方式彼此相鄰近地排列在畫布上,以求得比在畫板上進行色調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討論:點彩派畫家表現的作品主題有哪些?你最想表現什么主題?
2.學習討論,激發創意。
(1)打開教科書第29頁,討論點彩畫可以表現哪些內容,再一起看看同學的作品,提問:
①你最喜歡哪一幅畫?準備給它取個什么題目?
②你認為哪幅點彩畫特別好?為什么?
③你看了同齡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內容的畫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現?
(2)結合課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討點彩畫所表現的主題和方法。
3.構思主題,創作表現。
(1)提供表現主題,也可以隨意創作表現。
(2)個人獨立完成。
提示:本環節學生的練習時間應安排得長一些,提示學生在第一課時的學習基礎上應表現得更為豐富、更為完整,啟發學生在點法和主題上另辟蹊徑。
(3)教師巡視時及時鼓勵能合理利用點的形狀和顏色的作業,并向學生展示。
(4)作業整體完善:還有什么地方需要調整?
5.講述作業,集體評價。
(1)學生互評作業,教師對有趣味、有獨創性的作業予以表揚與肯定。
(2)啟發評價方法:可從內容、色彩、整體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
(3)活動過程:①講述自己的作品。②4人小組討論。③班級交流。
6.聯系生活,欣賞拓展。
(1)總結本課內容。
(2)欣賞其他畫家的點彩畫。
第十三課 裝飾紋樣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裝飾紋樣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以花卉、動物等為題材設計一幅或多幅裝飾紋樣,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
3.激發學生設計紋樣的熱情和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裝飾紋樣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經過夸張、變形、概括和修飾等手法進行藝術加工,使其造型、構圖、色彩等都適合實際運用的要求。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對稱的特點,給人以節奏和諧、穩定、整齊和莊重的美感。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現具有裝飾紋樣要素的事物,比如我們自身的五官、植物的葉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裝飾的意義。讓學生了解裝飾紋樣,初步學習設計簡單的裝飾紋樣,是為了培養他們發現生活美并再創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風、服飾及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引導他們發現裝飾紋樣之美。教科書還選取了畢加索的版畫《公牛系列》的局部以及形的裝飾變化作品、色彩的裝飾變化作品和學生作品,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