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十冊全冊教學設計3
2.重點、難點。
重點:單幅紋樣(花卉或動物)的裝飾設計。
難點: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裝飾紋樣的設計。
三、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圓規(guī)、尺、繪畫鉛筆、紙。
(教師)范畫、課件等。
教學過程
1.欣賞引入。
(1)課件出示各種裝飾紋樣,提問:這些紋樣給我們以怎樣的美感?
(2)學生交流觀摩裝飾紋樣后的感受。
(3)說說裝飾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
(4)教師小結(jié):裝飾紋樣是運用夸張、變形、概括和修飾等手法繪制而成的圖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們稱它為“經(jīng)化裝、打扮出來的圖形”。
(5)出示課題:《裝飾紋樣》。
2.交流探討。
(1)欣賞教材中大師的作品(畢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裝飾變化作品)和同齡人的作品等。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設計。
(1)教師演示形的裝飾紋樣創(chuàng)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點,讓學生提出從幾個繪制手法更好的建議。
(3)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補充建議。
4.嘗試創(chuàng)作。
(1)教師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單幅紋樣作品或多幅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裝飾手法的靈活運用,用、圓規(guī)、尺子,使你的圖案更工整、漂亮。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課外延伸。
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課外收集自己喜歡的裝飾紋樣的圖片資料。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常用的色彩畫工具。
(教師)課件、范作(色彩的裝飾變化作品)等。
教學過程
1.總結(jié)設計。
(1)評畫:評一評前一節(jié)課完成的好、中、差三檔水平的作業(yè),師生共評。
(2)教師小結(jié):指出普遍性作業(yè)存在的問題,表揚設計獨特、美觀的作業(yè)。
2.構(gòu)思想法。
(1)欣賞學生收集的資料和教師的作品: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的色彩裝飾特點和涂色的技巧。
(2)學生交流,教師小結(jié)。
(4)學生介紹自己帶的色彩畫材料,以及準備創(chuàng)作哪種色調(diào)的裝飾色彩的構(gòu)思。
(5)指名學生介紹創(chuàng)作思路,師生評議并作適當?shù)难a充。
3.學生創(chuàng)作。
(1)提供創(chuàng)作意見:盡量考慮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構(gòu)圖飽滿,富有創(chuàng)意;給作品起一個合適的名字。
(2)教師巡視指導,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學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圍張貼作品,并填寫教師發(fā)給學生的一張問卷調(diào)查表:
(2)教師組織學生根據(jù)調(diào)查表進行自評和互評。
(3)課內(nèi)小結(jié)。
(4)有興趣的同學課外繼續(xù)進行裝飾紋樣的練習
第十四課 做做陶藝
一、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我國制陶歷史,對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藝不同的藝術特征;了解陶藝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藝成型的常規(guī)的四種簡單技法,能掌握一種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藝作品。
2.探究學習不同材質(zhì)、造型的陶藝藝術及成型方法,培養(yǎng)對陶藝作品的審美能力,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3.感受陶藝之美,培養(yǎng)對中國陶瓷文化的熱愛和興趣。
二、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陶藝是土與火的藝術!巴痢本褪撬^的材料,陶土以其高可塑性、軟硬適中、易于成形等特性。做陶藝的土具體分有陶土和瓷土,它們不同的是:①成熟溫度不同。是指粘土中矽酸可以充份熔融,達到不滲水的狀態(tài)。 陶土的成熟溫度較低,瓷土的成熟高。②成份不同。陶土和瓷土都是粘土,其主要成分都是矽酸和氧化鋁。瓷土含鐵量較少,沒有很多雜質(zhì),氧化鋁含量較高,熔點也較高!盎稹本褪峭ㄟ^不同的燒制方法讓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陶器和瓷器他們在燒制、選料過程中最大的區(qū)別是:陶是有空隙的,有很大的吸水性而瓷器的密度是很高的;還有一點,瓷有透明度而陶沒有。密度可以通過敲擊來判斷,透明度可以通過視覺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