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導學案(精選2篇)
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導學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在教學中通過猜一猜、做一做等環節,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在做中學,在做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制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簡單了解紙彈簧的性質,學習小紙人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制作小紙人能動的部分──紙彈簧。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策略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活躍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其動手能力,具備折、剪、貼的簡單基本技能,能夠在觀察模仿中獨立完成制作。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我根據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學習簡單的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導入新課
師:(出示實物)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紙做的玩具,你們看就是這個小紙人.當老師用力搖晃時,小紙人怎么了?
學生:老師我們發現,小紙人左右擺動了.
師:這個小紙人就是用一張手工紙做的,難道老師的這張手工紙會什么魔法,能讓這個小紙人動起來不成。
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樣做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這個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課題《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小紙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小紙人為什么會動,留下懸念,為下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個小紙人,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兩個用一樣紙張做的小紙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為什么一個小紙人為會動,一個不會動?會動的部分在哪里?它像什么?
生:(同組之間互相研究,需找答案)
生:不會動的小紙人是平面的,會動的小紙人是立體的,它身體上有一個像彈簧一樣東西,一碰它,小紙人就會動了。
師:哦!又來是這樣,我還以為老師做小紙人的手工紙很神奇哪!那會動的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生:彈簧。
師:出示彈簧,是它嗎?指不過,小紙人身上的彈簧是紙做的,我可以叫它“紙彈簧”。
師:看來他是讓小紙人動起來的關鍵,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老師的小紙人,拆開看一看,這個會動的彈簧是怎么做的,好不好。
生:學生動手,拆一拆,做一做,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按照老師做的痕跡,自己試著折回去,就會做了。
生:我看書中有制作過程,我照著步驟圖學會的。
生:我和同桌一起研究學會的。
師:折紙彈簧時紙條不夠長怎么辦?同學之間相互研究一下。
生:各小組交流一下解決辦法,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最簡單。
師總結演示:首先,將兩個紙條成直角狀疊壓粘接,將下層紙條向上折起壓下,變為上層,再將下面的紙條用同樣的方法向上折起壓下,變為上層,如此往復折壓直至紙條折盡,成為紙彈簧,最后將上面的紙條粘住。這樣我們用折疊的方法把紙彈簧做好了。
師:同學們學習的方法真是多種多樣,請大家對比自己折的紙彈簧與老師發給的白色紙彈簧有什么不同之處?
生:彩色紙彈簧一頭大一頭小,白色紙彈簧兩頭一樣大
師:為什么制作小紙人的紙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小?(試著分別搖一搖,看哪一種動的厲害)大頭在上動的幅度大還是小頭在上動的幅度大?(試著搖一搖找出答案)
師:真棒!同學們已經把小紙人的關鍵部位折好了,跟老師的小紙人比一比,你的小紙人還差什么呀?請自學課本找原因并添加小紙人的頭及胳膊。
師:我們在一起欣賞其他同學們的作品,看看那一件作品給你的啟發最大,再說一說你的創作構思。
充分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
學生創作
生:思考并交流:你將要表現的角色的頭部有什么特征?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生:第一個步驟是把小紙人的身體折好.
第二個步驟是把折好的小紙人的身體貼在底座上。
第三步驟是把小紙人的頭貼上.第四個步驟是把小紙人的手臂貼上.第五個步驟是裝飾小紙人的五官和頭發.
師:大家要注意搭配好看的彩紙做小紙人的頭部和脖子。可以根據制作彈簧的大小,剪差不多正好的彩紙,這樣避免浪費。根據自己設計的人物動作剪貼上合適的四肢。
(注意比例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些形象,等會大家做的時候可以參考。
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的互相欣賞、教師的啟發表揚,都能夠讓他們的大腦激發出創意的火花,同時也給他們創造了展示自我的機會,學生的制作興趣更加濃厚。
學生展示
師:作業完成之后,根據自己組小紙人的身份編一個故事,并利用剩下的彩紙設計制作出簡單的場景進行表演。
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信心。
課后延伸
師:紙彈簧還可以做成其他造型嗎?欣賞其他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毛毛蟲、小蛇、小鹿,認識紙張的可塑性。
師: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手電筒、自動筆、彈簧秤、床墊、沙發)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可不可以用紙彈簧代替,動手試一下。 課的延伸部分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不同的紙彈簧作品,同時讓學生明白紙彈簧作為折紙的基本方法還可以進行不斷地變化和創造。
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導學案 篇2
會動的小紙人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制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設計意識和動手的能力。2、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小紙人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制作會動的小紙人。
學生用具準備:彩色紙,筆,剪刀,膠水等物品。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 新課
老師出示小紙人范作:嗨,同學們好,我叫小丁咚 ,讓我給你們表演一個小節目吧。問學生:你們喜歡小紙人嗎?想不想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會動的小紙人。板書課題。
三、講授新課
1、每個小組討論并認領一個小故事(允許學生自編故事),每個學生確定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思考并交流:你自己喜歡的角色的頭部有什么特征?你準備如何來表現?
2、先請學生用撕貼、剪貼加添畫的方式完成人物頭部。
3、將小紙人發到各小組,先請學生們觀察:小紙人是由哪幾部分拼接而成的,它為什么會動?出示制作步驟圖,并且每小組以一個學生為主,將小紙人拆開,一邊拆一邊對照步驟圖觀察、思考:老師是怎樣做這個小紙人的。特別要提醒學生注意觀察會動的身體部分的制作方法。然后,再按原樣將小紙人拼裝好。
四、學生開始制作小紙人。
先做身體部分,完成后再拼裝上頭部及其他需要的部分。制作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可以自己再拆開小紙人研究,可以請教同學,也可以問老師。
動作較快的學生可讓其做兩個角色,或讓其根據自己制作的小紙人編一個故事并設計出故事的場景。
五、作業 完成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作好的小紙人來表演故事的某個情節。
六、收拾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