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會動的小紙人》導學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在教學中通過猜一猜、做一做等環節,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在做中學,在做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過程與方法:通過制作“會動的小紙人”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利用小紙人來表演節目的游戲,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并強化他們與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簡單了解紙彈簧的性質,學習小紙人的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制作小紙人能動的部分──紙彈簧。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策略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我們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钴S的時期,結合小學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提高其動手能力,具備折、剪、貼的簡單基本技能,能夠在觀察模仿中獨立完成制作。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愿望。我根據學生熟悉的學習用具,設計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學習簡單的立體造型和色彩搭配,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形成設計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教學活動(含過程與方法)
設計目的和說明
導入新課
師:(出示實物)同學們,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紙做的玩具,你們看就是這個小紙人.當老師用力搖晃時,小紙人怎么了?
學生:老師我們發現,小紙人左右擺動了.
師:這個小紙人就是用一張手工紙做的,難道老師的這張手工紙會什么魔法,能讓這個小紙人動起來不成。
師: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樣做出來的?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這個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課題《會動的小紙人》
出示小紙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思考,小紙人為什么會動,留下懸念,為下一步解決本課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講授新課
師:(給每個小組發兩個小紙人,一個是平面的,一個是立體的)兩個用一樣紙張做的小紙人,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為什么一個小紙人為會動,一個不會動?會動的部分在哪里?它像什么?
生:(同組之間互相研究,需找答案)
生:不會動的小紙人是平面的,會動的小紙人是立體的,它身體上有一個像彈簧一樣東西,一碰它,小紙人就會動了。
師:哦!又來是這樣,我還以為老師做小紙人的手工紙很神奇哪!那會動的像我們生活中的什么東西?
生:彈簧。
師:出示彈簧,是它嗎?指不過,小紙人身上的彈簧是紙做的,我可以叫它“紙彈簧”。
師:看來他是讓小紙人動起來的關鍵,接下來,請同學們將老師的小紙人,拆開看一看,這個會動的彈簧是怎么做的,好不好。
生:學生動手,拆一拆,做一做,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
生:按照老師做的痕跡,自己試著折回去,就會做了。
生:我看書中有制作過程,我照著步驟圖學會的。
生:我和同桌一起研究學會的。
師:折紙彈簧時紙條不夠長怎么辦?同學之間相互研究一下。
生:各小組交流一下解決辦法,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最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