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1.5噸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1、讓學生親身經歷搬一搬、抱一抱、跳一跳、估一估、算一算、想一想、舉一舉等活動,感知“噸”的實際質量,建立“噸”的質量觀念,并知道1噸=1000千克,能進行簡單的化聚。
2、培養學生比較、推理、估計、探索、交流等能力,提高學生的直覺思維。
3、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有成功體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教學重點:感知“噸”的實際質量。
三、教學難點: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四、教學流程:
(一)在情境中體驗
1、對話經驗,體驗產生“噸”的必要性。(填上適當的質量單位)
(1)一個蘋果150( )
(2)一箱蘋果10( ),
(3)一車蘋果2( )
2、了解起點:對于“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
3、看來同學們對“噸”已經有一定的了解,這節課我們進一步來學習“噸”。(板書課題)
(二)在實踐中體驗
1、搬一搬(每一小組準備10千克的大米1袋)。
(1)小組每位同學輪流著搬一搬,說說自己的感覺。
(2)指名搬2、3袋大米,說說自己的感覺。
(3)5袋大米( )千克。
10袋大米( )千克,如果讓你搬,想像一下,有什么感覺?
100袋大米( )千克。
師:1000千克就1噸,1噸=1000千克,課件出示100袋大米,如果讓你搬,有什么感受?
2、抱一抱
(1)如果我們班每個同學的平均體重是25千克,同桌互相抱一抱,說說你的感受。
(2)請4個同學起立,如果讓你去抱這4個同學,你抱得動嗎?這4個同學體重到1噸了嗎?比1噸少得多,還是少一些?4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
(3)再請6個同學起立,這10個同學的體重到1噸了嗎?比1噸少得多,還是少一些。10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
(4)再請10個同學起立,這20個同學的體重到1噸了嗎?(不到)20個同學的體重是( )千克。
(5)( )個同學的體重是1噸。(40個同學)請全班35個同學起立,到1噸還差幾個同學?(5個)
3、跳一跳
其實,我們班35個同學的體重可以看作大約是1噸,請全班同學整齊地往上跳一次,1噸重的物體落地時,你感覺到了什么?
4、估一估
老師的體重是52千克,大約幾個老師的體重是1噸?
5、算一算
(1)課件出示:一副啞鈴10千克 1桶礦泉水20千克
一臺彩電50千克 一個浴缸的水500千克
( )個( )的質量是1噸。
(2)小組交流
匯報后,課件出示50桶礦泉水,如果實小48個班級,每天吃1桶水,全校學生一天大約吃多少水?
6、說一說
(1)這時你對噸說些什么?
(2)小結:其實,在計量較重或大宗物體的質量一般要用噸作單位,噸還可以用t來表示。
7、想一想:閉眼想象“1噸”有多重。
8、舉一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比較適合用“噸”作單位。
9、課件展示教師收集的生活例子。
校車3噸,藍鯨5噸,一堆磚塊20噸,橋梁載重量15噸,吊車能吊8噸的貨物。
10、從吊車能吊物貨的重量引出噸與千克的化聚。
8噸=()千克 , 如果吊車能吊9000千克的貨物,9000千克=()噸,并讓學生講講理由。
(三)應用中體驗
1、快速搶答:5000千克=( )噸 2噸=( )千克
6噸=( )千克 4000千克=( )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