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認識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教學目標〗
1. 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通過學習、交流掌握每個月天數的記法。
2.了解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通過學習、交流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4.結合教學情境,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實踐活動,獲得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分、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在課堂上學生雖然沒有系統地學習過,但在生活實際中他們已有很多的經驗,教學時不能把學生看作一張白紙,而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經驗。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對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教師可以從學生的陳述中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以便確定教學的起點。
年、月、日的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收集一些必要的材料,如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各種有關的知識等,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研究,發現已有的規律,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年、月、日的知識包含著許多規律,它雖是天文知識,但與數學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奧妙無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出許多規律。教學時,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能力發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第二十九小學位于烏魯木齊市最繁華的大西門地段,學校的教學設備比較齊全,配有視頻投影儀。每個班中都配有視頻展示臺。本校的學生大多數來自于城市,這些孩子基本都上過幼兒園或學前班,受過一定的學前教育,家長也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對孩子學習的投入比較大;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周圍批發商場個體商販(外地來疆人員)子女,這些孩子學習條件較差,父母文化素質較低,學前教育基本為零;由于本地特色,我校還有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有一定的困難。
〖課堂實錄〗
(一)情境引入
1. 師:前些天,咱們中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嗎?
生:“神舟5號”飛船升上太空。
師:那你知道這件事發生在哪一年幾月幾日?(學生說,教師板書:2003年10月15日)
師:對,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駕駛“神舟5號”飛船,開始了中國人征服太空的旅程,并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指黑板上的日期)這里有三個時間單位,你能找出來嗎?(學生說時,用紅筆描出,并將2003,10,15擦去)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年、月、日的知識。
2.師: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些什么?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爭相說出自己所知道的有關知識。)
師:誰來說一說?
生1: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2:我還知道一年有12個月。
生3:有時一年是366天。
生4:有的月是31天,還有的月是30天。
(學生說時,教師板書相關內容。)
師:你們懂得可真多!
(二)探究新知
1. 認識大月、小月。
(1)師: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年歷卡,任選兩個年份觀察,把1~12月各月的天數填在表格中,看看能發現什么,在小組內說一說。
(學生觀察年歷卡,填寫、計算、交流。)
師:通過交流,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1:我填寫的是2001年和2003年的,我發現這兩年中1,3,5,7,8,10,12月的天數一樣,都是3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