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的認識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5) 播放2001年7月13日申辦奧運成功的片斷。
師:2008年將在中國北京舉辦奧運會,這是全中國的驕傲。2008年是閏年嗎?
生1:是閏年。因為2008是4的倍數。
生2:我也覺得是,我是推算的,因為2004年是閏年,再過4年就是2008年,所以2008年也是閏年。
師:給你一個年份,讓你判斷它是不是閏年,除了用公歷年份除以4的辦法,還可以用推算的辦法。
3.理解運用。
(1)師:請大家判斷1949年、1976年、1985年、1992年、2024年是不是閏年,計算時可以使用計算器。
(計算或推算后全班交流)
(2)師:今年是2003年,再過三年你們就六年級了,那么再過三年是哪一年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生:再過三年是2006年,我是用今年的年份2003加上3就是2006年。
師:真聰明,2006年是閏年嗎?
生:2006年不是閏年。
師:你出生在哪一年,是閏年嗎?
(互相說出生年份,并判斷是不是閏年。)
師:你18歲時是哪一年,那年是閏年嗎?
(同桌互相說。)
(3)師:一年有4個季度,每3個月是1個季度。那么1月、2月、3月就是第一季度,你能接著寫出第二、三、四季度各是哪幾個月嗎?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交流)
……
〖教學反思〗
“年、月、日”是小學三年級的內容,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發現并掌握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在設計時,我注意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組織學習內容,安排教學環節,并用課程標準的基本觀念指導整個學習過程。這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注重導入環節的設計。用與學生談話的方式,引出年、月、日,并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基礎,讓學生說一說關于“年、月、日”都知道些什么,從學生的陳述中了解他們的已有基礎,來確定教學的起點。
2.注重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本課中,多次提供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索材料(如對大月、小月的探索,對平年、閏年的探索等)。并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與同伴進行交流。通過合作學習,充分發揮整體的優勢,在小組中,每人都有交流、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提高。學生經歷了完整的學習過程,獲得了深刻的體驗,使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3.練習的設計更突出人文化。在學習了“大月、小月”之后,讓學生說說老師生日的月份和自己生日的月份是大月還是小月,這樣的練習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喜歡做,還及時鞏固了“大月、小月” 的知識。學了“平年、閏年”后,讓學生看申奧成功的片斷,引入判斷2008年是平年還是閏年,設計自然,并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4.計算器的使用。因為學生未學過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為了判斷方便,便在課堂中使用了計算器,突破了學生不會計算除法的難點。
5.課外知識的引入。課前我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學生課下通過多種方式收集了許多材料,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本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在學生根據年歷卡填寫表格的環節上,教師引導、鋪墊不到位,學生獨立觀察年歷有困難,部分學生不知如何去做,影響了之后的觀察、討論、發現規律等環節的完成。課后,我反思自己的設計,覺得,如果能將第一個表格的設計稍加改變,讓每位同學只填寫一年各月天數的統計,再和小組的同學合作,將大家填寫的合在一起看,不僅更容易操作,還能更好地促進合作意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