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和評“認識周長”一課有感
3.楊老師提出,將圖形剪下再認識“邊線”比不剪下認識“邊線”要更有利于學生的認識。同時楊老師還介紹了自己上課時的處理方法。我想,這可能是因為楊老師沒有意識到我們的設計意圖,關于“邊線”的處理我在“評課的藝術”一課中有具體的闡述,這里不再贅述。何況,每個人認識的角度不同,決定了他們在處理教材上方法的不同。可能楊老師的處理方法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別的不同的處理。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正因為不同的思路都能達到同樣的教學目的,課堂教學才能成為一門藝術引起無數有志者為之不斷探索而樂此不疲,如果只有一條路,那么,有了那些特級教師們的努力,我們就只需步其后塵,無需努力了。
以上只是自己不成熟的一些想法,如能引起某些討論,那可就是我寫這些文字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