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整千數和一萬
使學生再次感受10000的實際大小,讓學生加深對“萬”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用數的觀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
2.數學如何生活化?
片段二:
師:你能讀出下面橫線上的數嗎?(1)我們肉眼能看見的星星大約有3000顆。(2)月球上最高的山峰大約高9000米。
讓學生先讀出橫線上的數,再讀一讀圖中的句子,感受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以及用數來描述事物的必要性。
以前一直以為,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強調的是數學的應用意識,必須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在教學此課后,我更加理解了數學和生活緊密相聯。在大數教學時,如果能搜集生活中的事例,特別是離學生生活貼近的,那學生對大數的理解就不會那么抽象,那么遙遠。
3.簡單題型細要求。
片段三:
師:寫出你所聽到的數:五千、七千、一萬……學生在本子上寫數。 ……
師:出示 6000-4000 1000+9000 9000-7000
2000+3000 8000-2000 5000+4000
學生先獨立口算,集體校對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口算的。
整千數的讀寫是十分簡單的,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應作細致要求。寫對是主要的,但寫好、寫美也應重視,寫完更有必要讓學生作一下檢查,眼高手低的事我們大人也常有,別說小孩了,嘴上念得挺準,寫時忘寫或少寫一位的常有。再如,看似簡單的口算,學生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要讓他們說說,如1000+9000怎么等于10000,是考察是否理解10000的關鍵。說得清,辨得明,也能讓理解速度慢的同學有個參考,多好!
4.加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學生畢竟才只是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升入高年級,所以對于學習興趣的培養非常重要。多媒體的應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課件本身有聲有色,圖文并茂,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注意力相對比較集中;在學習了整千數和一萬的讀、寫方法之后,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孩子們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對數的感悟更進一步了,而且非常輕松、快樂。
5.本課的不足。
我覺得在某些問題得處理上還要給學生充分探討交流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在教學整千數加、減整千數的口算方法時,教師不必很快說出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有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然后讓他們各抒己見,把他們看成學習的主人,學習自信心才更容易建立,同學之間也才會慢慢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其次是計數器的使用這一塊處理比較薄弱,應該讓學生人人準備一個計數器,當我問學生一萬怎么撥的時候,有學生回答在千位上撥10顆珠子,這時候如果有計數器就可以讓學生一起撥,然后再次體會滿十進一的思想,也就是對于教學中的意外生成可以靈動地處理,另外還可以增設一個環節,你想撥出哪個數就撥出哪個數。讓學生自己操作,可能學生會撥出整千和一萬,也可能撥出幾千幾十幾百的數,雖然這是下節課的內容,但是在本節課作為知識的拓展也未嘗不可,這樣設計感覺處理活,還顯得生動點比較多,更能鍛煉教師自身的教學機智。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永遠值得探究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