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內容:蘇教版三年級上冊p105~106頁。教學目標: 1、探究簡單的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初步學會簡單分數的加、減計算。能用分數加、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在計算分數加、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3、能主動地參與探究,對分數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感受。教學重點、難點:探究并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計算。教學過程: 一、問題從情境中引入課件演示情境: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媽媽為他準備了一個大蛋糕。爸爸將這塊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小明吃3塊,妹妹吃了2塊,弟弟吃了1塊。師:你能根據情境用學過的分數知識說一句話嗎?生1:爸爸將這塊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 。生2:小明吃了這蛋糕的 ,妹妹吃了這個蛋糕的 ,弟弟吃了這塊蛋糕的 。生3: 里面有2個 。生4:2個 是 。生5: 里面有3個 ,3個 是 。 …… 〔設計意圖:從身邊的情境引入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同時又巧妙地運用情境讓學生主動地復習舊識,為知識迅速遷移做好準備。〕 師:你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生1:小明和妹妹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2:小明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3:妹妹和弟弟一共吃了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4:小明比妹妹多吃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5:小明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6:妹妹比弟弟多吃蛋糕的幾分之幾? - 生7:他們一共吃了幾分之幾? + + 生8:蛋糕還剩幾分之幾? - - - …… 師:大家能給這些算式分分類嗎? 〔設計意圖:問題意識,是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的關鍵所在。“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梳理問題——合作解決重點問題——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是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本節課讓學生根據情境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問題,讓學生把算式進行分類,為新課的研究指明方向。〕 二、猜想在探究中驗證1、學習簡單的分數加法。選擇: + 等于多少呢?先猜一猜,然后再想一想為什么?(提示:可以借助手中的長方形紙片,把它的 涂上紅色,再把它的 涂上綠色,仔細觀察,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這個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學生獨立操作、思考、探究。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⑴從圖上看結果是 。 ⑵ 是3個 , 是2個 ,3個 加上2個 是5個 ,也就是 。請你來總結:你認為簡單的分數加法要注意什么? 2、學習簡單的分數減法。選擇: - 等于多少呢?說說你的理由。從上面的算式中選擇1、2道,并算出結果!苍O計意圖:數學方法理論的倡導者波利亞曾經指出:“在數學的領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負責任的態度!闭n堂上適時讓學生合理猜想,對于培養學生的數感無疑是有很大幫助的。本節課教師在教學簡單分數加減法之前,先讓學生猜一猜結果是多少?再進行合作討論驗證猜想。學生經歷了從“合理猜想”到“小心驗證”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 三、知識在練習中刷新1、 口算: + = - = + =- = - = + = 2、挑卡片組成加法算式。(分組比賽,看哪組挑得多。每組選一名代表把算式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寫在卡片上) ( , , , , , , , , , , , , )3、下面的計算對不對?對的在括號里打“√”,錯的打“×”,并改正。⑴ + = = 、 - = = =1⑶ - - = =18 ⑷ + = =1 4、據統計,我班在校民樂隊中演奏各類樂器的人數在民樂隊總人數的情況如圖。你能寫出哪些不同的分數加法或者減法算式,并說出它們表示的意思,并計算出結果。 5、考考你:下面的題有幾種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