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記時法
學生的計算方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用減法計算,16—14=2。(相應板書)另一種是推算,從14時到15時是1小時,從15時到16時又是1小時,所以從14時到16時是2小時。
2、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過的時間。
談話:同學們,從節目預報表中,你知道“金色童年”這個節目是什么時間播出?到什么時間結束的?金色童年”播放了多長時間?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組織學生集體討論。結合學生思路,用課件演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再用課件演示線段圖,引導學生觀察,提問:圖中是把1小時平均分成幾份的?每份表示幾分鐘?開始的箭頭和結束的箭頭分別指向什么時刻?涂色的部分表示什么?你會計算從8時50分到9時30分這段時間有多長嗎?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從8時50分到9時是10分鐘;從9時到9時30分是30分鐘,一共播放了40分鐘)
教師進一步鼓勵學生思考:還可以怎樣算?讓學生充分交流并說說計算思路,師生共同評析。學生可能想到的算法有:
(1)先算從8時50分到9時50分是1小時,9時50分與9時30比,超過了20分鐘,所以一共播放了60分—20分=40分。
(2)從8時算起,到8時50分是50分,到9時30分是1小時30分,也就是90分,90分—50分=40分。
二、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
1、 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讓學生觀察,說一說從圖中知道些什么。
提問:每天的借書時間分成幾段?你能算出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獨立算一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解答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做法,說說思考過程。學生可能的算法有:
(1)先分別算出兩段各經過了多長時間,再把兩段經過的時間相加。具體算法是:從12:00到13:30是1小時30分,從15:40到16:00是20分,再到17:00又是1小時,所以從15:40到17:00是1小時20分,兩段時間加起來是2小時50分。
(2)先算從12時到17時是經過了5個小時,再從中減去中間不借書的一段時間,從13:00到15:40是2小時10分,5小時減2小時是3小時,再減10分是2小時50分。
2、 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指導學生看題,理解圖意。讓學生具體說一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你們能估計出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嗎?(超市營業時間長,它比百貨商店的營業時間開始得早,結束得晚,而快餐店中間不營業的時間很多。)
算算看,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幾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
學生獨立思考并計算,教師了解學生做題情況,并組織集體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師生共同講評。最后讓學生對自己的估計進行驗證。
3、 做“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并獨立算一算。做好后,教師組織學學生交流做法和想法,集體講評。
4、 做“想想做做”第4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小星的睡覺時間分布在幾天里?你會計算嗎?讓學生獨立做題。做好后,組織學生說一說算法,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計算方法。